本站4月17日消息,日前,復旦大學宣布,時隔2周,繼二維半導體芯片之后,復旦集成電路領域再獲關鍵突破。
據介紹,復旦大學周鵬、劉春森團隊通過構建準二維泊松模型,在理論上預測了超注入現象,打破了現有存儲速度的理論極限,研制“破曉(PoX)”皮秒閃存器件。
其擦寫速度可提升至亞1納秒(400皮秒),相當于每秒可執行25億次操作,性能超越同技術節點下世界最快的易失性存儲SRAM技術。
相關成果以《亞納秒超注入閃存》為題在《自然》期刊上發表。
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實現了存儲、計算速度相當,在完成規模化集成后有望徹底顛覆現有的存儲器架構。
在該技術基礎上,未來的個人電腦將不存在內存和外存的概念,無需分層存儲,還能實現AI大模型的本地部署。
團隊將“破曉”與CMOS結合,以此打造出的Kb級芯片目前已成功流片,下一步,計劃在3-5年將其集成到幾十兆的水平,屆時可授權給企業進行產業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