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6日消息,據報道,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海寧國際聯合學院狄大衛教授和趙保丹研究員團隊在半導體顯示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該團隊利用新型鈣鈦礦材料,成功研制出像素尺寸僅為90納米的微型LED,創造了當前全球LED微型化的新紀錄,突破了傳統LED在微型化領域的技術瓶頸。
LED(發光二極管)通過半導體材料的電致發光效應實現光電轉換。傳統LED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照明和顯示領域:無機LED主要用于室內外照明、車燈等場景;OLED則普遍應用于手機、電視等顯示設備。
而新興的Micro-LED技術正逐步應用于AR/VR設備。然而,當傳統LED尺寸縮小至10微米以下時,發光效率會急劇下降,這嚴重制約了超高分辨率顯示技術的發展。
研究團隊自2021年首次提出"微型鈣鈦礦LED"概念以來,持續取得系列突破:2022年實現超穩定鈣鈦礦LED,2024年創下116萬尼特的亮度紀錄,如今又在微型化方面實現90納米像素尺寸的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鈣鈦礦LED在180納米尺寸仍能保持高效發光,遠優于傳統LED的性能表現。
這項突破性進展為下一代超高清顯示技術開辟了新路徑,特別是在AR/VR等前沿顯示應用領域具有重要價值。目前,研究團隊正與產業界合作開發可編程LED陣列驅動電路和實用化顯示器件集成方案,推動該技術走向實際應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