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法治日報》上一篇《10 歲男孩極端減肥被送進ICU 青少年盲目減肥調查》的報道讓不少“小胖墩”的父母揪心不已。報道中12歲的李童(化名),為了減重,連續兩個月不吃主食,天天堅持高強度運動。雖然體重在短時間內大幅下降,李童卻落下了一吃東西就惡心嘔吐、焦慮抑郁、肚子疼、便秘等諸多毛病,甚至被送進了ICU。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趨勢。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6歲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約為19%;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預測,如不加干預,2030年我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31.8% 。研究也表明,肥胖對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育都會帶來多方面負面影響,甚至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會造成潛在威脅。因此,幫“小胖墩”減肥成為不少家庭的當務之急。
然而,在減肥熱潮中,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悄然浮現:不少像李童這般青少年在減肥時缺乏科學指導,僅憑個人感覺和網上一些不靠譜的方法盲目行動,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給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危害。報道中還提到一名10歲男孩,因盲目減肥患上厭食癥,瘦成 “皮包骨”,只能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更有在廣州的十幾歲男孩,因極端節食減肥導致急性腎衰竭被送醫救治。2023年5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 —— 基于13個省份的調查數據分析》表明,大多數青少年對自己的體重不是很滿意,有9.2%的青少年認為只要節食就可以減重。
無論是具體的案例,還是調查統計,無一不在警示著我們,青少年減肥絕不能跟著“感覺”走。兒童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盲目減肥危害極大。從生理角度看,不合理的減肥方式會阻礙生長發育,降低代謝率,損害身體各項生理功能,如李童患上的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從心理層面而言,減肥過程中身體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減肥效果不如預期等情況,極易引發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導致他們性格孤僻、抑郁,進一步影響身心健康。
所以,青少年減肥一定要講科學。特別是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要承擔起重要責任。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減肥意識,摒棄 “孩子胖點沒事” 或 “急于求成讓孩子快速瘦下來” 的錯誤觀念。其次,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并化解孩子因肥胖產生的心理壓力,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再者,在幫助孩子減肥時,應咨詢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制定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計劃,避免盲目跟風網絡上的減肥方法。
學校也應發揮積極作用。加強健康教育,將科學減肥知識納入課程體系,提高學生對健康減肥的認知水平。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保證充足的運動時間,培養他們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及時發現因肥胖或減肥出現問題的學生,并給予正確引導和幫助。
相關部門也要嚴厲打擊虛假、誤導性的減肥宣傳,規范減肥市場秩序。對于那些沒有資質卻冒充營養師提供減肥服務的機構和個人,要依法予以懲處,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科學的減肥環境。
青少年減肥關乎他們的健康成長,絕不能跟著感覺走。只有家長、學校、社會各方攜手合作,讓科學減肥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幫助 “小胖墩” 們在健康的軌道上實現體重管理,擁有美好的未來。
(賀曉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