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拆遷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具體包括市、縣人民政府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此外,城市拆遷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的協同管理,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性的監督管理,而具體實施和監督則主要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負責。地方人民政府在其中發揮領導和協調作用,確保拆遷工作依法、有序進行。
農村拆遷補償標準與城市有什么不同?
農村拆遷補償標準與城市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補償依據:農村拆遷主要依據《土地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補償與農村土地性質、宅基地等因素相關。城市拆遷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主要基于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及附屬物等。
2、補償項目:農村拆遷補償一般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城市拆遷補償除房屋價值補償外,還可能有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以及對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等。
3、補償標準: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通常以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為基礎,結合土地年產值等因素確定,相對較低。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則更注重房屋的市場價值,同時考慮區位等因素,通常較高。
4、安置方式:農村拆遷中,安置方式較多,如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集中安置等。城市拆遷中,主要以貨幣補償、產權調換的方式為主。
5、補償對象范圍:農村拆遷補償對象一般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城市拆遷補償對象是房屋所有權人及合法的使用人等。
拆遷補償標準的制定依據是什么?
拆遷補償標準的制定依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法律法規:《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是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的重要依據,規定了補償的原則、范圍、方式等,要求對被征收人給予公平補償,補償包括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和臨時安置的補償以及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等1。《土地管理法》是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拆遷補償的重要依據,明確征收土地應給予公平、合理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還規定了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的計算依據和標準。
2、房屋及土地相關因素
區位:不同區位的房屋價值不同,如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的區位,房屋補償標準相對較高。
用途:房屋用途不同,補償標準也有差異,商業用途房屋的補償通常高于住宅。
建筑面積:一般按房屋實際建筑面積進行補償計算,是確定補償金額的重要依據之一。
重置成新價:考慮房屋的建筑結構、裝修、折舊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折舊率計算重置成新價,以確定房屋本身的價值。
3、市場評估:通過專業的評估機構,按照法定的評估方法和程序,對被拆遷房屋進行市場評估,參考市場評估價、商品房交易均價、重置價等,以確定房屋在市場上的客觀合理價值,為拆遷補償提供科學依據。
4、當地政策及經濟發展情況:各地政府會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房地產市場狀況、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具體的拆遷補償方案和標準,還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對補償標準進行調整和優化,以適應地區發展的需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