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浙江臺州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年輕人,靠蹬自行車到處給人照相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0元。
43年后,他的造車公司一年營收超過2400億,凈利166億,穩坐成為中國車企TOP3梯隊。
這個浙江臺州“小伙”就是李書福,他的吉利汽車在2024年交出了有史以來最強的年度業績報告。
吉利2024做的怎么樣?
2024年全年,吉利汽車累計交付217.7萬輛車,同比增長32%,大約每天可交付5929臺車,不僅創歷史新高,還超額完成了年初立下190萬輛的Flag。
這也是吉利汽車首次躋身全球車企前十名(含沃爾沃在內為334萬輛),成為第二家進入全球銷量TOP 10的中國車企。
同時創新高的還有營收,吉利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2402億,同比增長34%。
盈利能力方面,首先吉利的全年毛利為382億元,同比增長39%;毛利率為15.9%,比2023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逐漸開始回升。
同時營業支出也在增長,特別是在研發方面,吉利全年的研發費用為104.2億元,同比增長33.4%。
盡管只占收入的4.3%,但在總支出的比重為36.4%,比2023年提高了4.7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吉利為研發傾注了更多資源。
而支出增長并沒有影響凈利潤,吉利的歸母凈利潤實現166.32億元,同比大漲231%,日賺4536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母凈利潤為85億,同比增長52%。
現金方面,截至2024年末,吉利的凈現金儲備還有389億元,同比增長40%,同樣刷新歷史紀錄。
在頭部的自主車企陣營中,拿出比亞迪、奇瑞、長城的數據一同比較,可以更清晰地感知到吉利過去一年的表現:
交付方面,吉利銷量排在比亞迪、奇瑞之后,在長城之前。但除比亞迪外,吉利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顯著更高。
而營收、利潤方面,格局同樣如此,比亞迪仍處于“斷層領先”,而長城在銷量相對低于前幾家的情況下,仍保持與吉利相近收入和利潤,“賺錢”能力相對更強。
△奇瑞未正式上市,IPO數據未包含全年,故這里不做比較
這主要和毛利率以及單車均價水平有關,吉利的單車均價相對最低,約為11萬元,毛利率處于15.9%,也低于長城和比亞迪的20%左右。
不過,在絕對的交付和營收增長面前,這依然是一份吉利“史上最強”財報,一經披露就得到了市場的正面回應,當日股價上漲了1.45%。
更早之前,吉利內部也對去年的業績表示高度認可,財報業績會上,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科技集團CEO安聰慧表示,“市場驗證了我們過去這幾年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
很大程度上,這也鼓足了吉利今年沖新高的信心,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給出了內部預期:
2025年,將是吉利汽車真正徹底扭轉頹勢、重回發展快車道的轉折之年。吉利已找準了自己的節奏。
什么節奏?
吉利2024年都做了什么?
能交出“史上最強”的財報,吉利旗下的各子品牌都貢獻了力量。從2024年各自的累計銷量上看:
吉利品牌交付167萬輛,同比增長27%,其中吉利銀河(含幾何系列)去年交付49.4萬輛,同比大漲80%。
極氪品牌交付22.2萬輛,同比大漲87%,占總交付的10.2%,比2023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領克品牌交付28.5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領克07、領克08 EM-P雙子星,連續七個月銷量破萬。
其中最大亮點在于新能源汽車,2024年,吉利整體的新能源銷量達到88.8萬輛,同比大漲92%,新能源車交付量達到全國第二。
吉利全年的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0.8%,比2023年足足提升近12個百分點;單月的國內市場滲透率已連續五個月突破50%,特別是在12月,新能源車型交付11.1萬輛,同比增長93%,新能源滲透率已達到58.6%。
并且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吉利銀河E5、吉利星愿、吉利銀河星艦7三款產品投放,吉利的新能源汽車板塊就已實現全面盈利,這意味著新能源已不再是吉利的燒錢業務,已開始貢獻利潤。
除了特例比亞迪之外,吉利實際上是“上半場”節奏最穩健、進展最迅速、模式最可持續的玩家。
內部評價的那句“徹底扭轉頹勢”,可見也所言非虛。
這里的“頹勢”,并非指直觀上的銷量滑坡,而吉利是在行業激烈競爭下的多重壓力和挑戰:
首先是價格內卷,大多車企過去都曾被卷入“以價換量”的怪圈,直接導致集團利潤空間壓縮。
其次,集團在轉型過程中,品牌矩陣擴張出現了“資源分散”的苗頭,特別是極氪、領克間存在市場重疊,如果不加以及時協調,很可能會因內部存在競爭而削弱整體火力。
在這個背景下,吉利當機立斷,去年9月發布《臺州宣言》,宣布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這也成為吉利“扭轉頹勢”的關鍵轉折——
吉利明確提出,應反對行業內非理性的價格內卷,實際上這一思路,和18年前吉利的《寧波宣言》一脈相承,不同之處在于現在更強調新能源時代的“融合”趨勢。
具體實踐,就是整合內部資源,例如將幾何并入銀河,領克并入極氪,形成百萬級高端新能源集團的合力。
重新融合分配后,吉利推行了“兩橫七縱”戰略架構:
吉利汽車集團與極氪科技集團為“橫向”主體,整車架構、電子電氣架構、智駕、超級電混、電池、智能座艙、電驅等七大核心技術為“縱向”支柱,以此達到技術共享、成本優化的效果。
從吉利2024年的表現來看,《臺州宣言》的落地成效已經初現:
例如其EEA 4.0電子電氣架構,可以覆蓋旗下六大品牌,零部件通用化率達70%,可以縮短30%的研發周期。
以及從品牌融合來看,極氪和領克在三個月內迅速完成整合,兩大品牌針對不同定位進攻市場,極氪負責“向上”的高端市場,領克負責“向寬”守住中端大盤,極氪還可以借助領克已有的海外網點售賣,節省大筆開拓市場的時間和資源。
這個新的合并集團——極氪科技在2024年的交付量超5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超過36萬臺,排到了理想和鴻蒙智行之后的新勢力第三。
且按照計劃,今年極氪科技將目標年銷定為71萬臺,集團整體沖刺271萬交付量。
怎么實現?吉利已經亮出三張底牌:全域AI,智駕標配、以及出海。
在“下半場”的智能化比拼中,吉利已完成*全域AI布局,在技術架構、算力算法等方面都搭建起了完整體系。
智駕層面,和《臺州宣言》中的“融合”思想相同,吉利今年的智駕也實現了大一統,集體采用與千里科技合作的統一方案千里浩瀚。
根據車型不同,千里浩瀚分為H1、H3、H5、H7、H9五個不同層級,實現標配普以及差異化需求,和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方案類似。
而智駕最核心的“三駕馬車”——算力、算法和數據,吉利也做好了鋪墊。
算力上,吉利聯合階躍星辰、千里科技、星紀魅族等科技伙伴,建立起算力資源超越萬卡級別的星睿智算中心2.0,綜合算力已提升到了23.5EFLOPS,“位居中國車企第一” (華為7.5EFLOPS,比亞迪2.3EFLOPS)。
算法上,吉利2023年發布自研星睿大模型,現在已率先與DeepSeek完成了深度融合,并與階躍星辰聯合開源了兩款階躍Step系列多模態大模型。
兩款多模態大模型為星睿垂類大模型提供了更強大的場景理解、決策優化和持續學習能力。
數據上,吉利具備L2級智駕能力的車輛已超750萬輛,位居中國車企第一,實際行駛數據累計百億公里。
同時,吉利自研的AI-Drive大模型具備場景生成與規劃能力,可以生成滿足算法訓練的的任意場景和數據,實現每小時生成“萬公里級”的復雜駕駛工況,智駕訓練效率提升了30倍。
最后一張底牌,也是多數車企今年競相瞄準的外部增長空間——出海市場。
從2024年數據來看,吉利已經取得了不錯的出海成果,全年出口銷量為41.5萬輛,同比大漲57%,超額完成38萬輛的年度出口目標。
而今年的出海目標,吉利將沖刺46.7萬輛。特別是中東市場將沖擊中國品牌銷量第一。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吉利在財報中透露,今年將新增300多個海外銷售及服務網點,預計到年底,全球渠道網點將超越1100家,進一步提升全球覆蓋和售后保障能力。
同時,吉利還將加速推進KD(散件裝配)制造布局,在印尼、越南、中亞、非洲等多個國家推進KD本地化制造,有效提高全鏈成本競爭力。
總的來說,吉利過去一年的表現亮眼,且無論是智能化布局,還是整合力量兵合一處、新能源加速轉型,都已為今年銷量、收入沖高的蓄滿力。
但吉利今年也明確一點,就是不會放棄燃油車。
淦家閱表示,吉利始終認為,未來的動力形式是多元化的,尤其是海外,燃油車市場比重依然較大。
因此,未來吉利的燃油車板塊不僅不會收縮,還會繼續加強,更要加強燃油車的智能化發展——
不僅是“油電平權”,還要做“油電同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