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早
有一次,林則徐給在北京翰林院供職的長子寫了一封信。信中說:
我兒子才三十歲,他的成功純屬運氣。住在這里有什么美德和才能?只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擔任官職的人,應當時刻做好歸國的打算。不貪利權,一旦回國,就要時刻做好打算,不要讓孩子長情,不要荒廢學業,一定要磨練自學,做好準備。為了未來。
信中,林則徐作為父親,要求兒子注意兩件事:一是得意時不要自滿、貪婪;二是在得意的時候不要自滿、貪婪;二是失意時不郁悶、不抱怨。
無論什么情況,都不要忘記日常的學習和修養。
客觀世界的得失只是事物的表象,而表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想要堅強,就不要太執著于外表,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相反,你必須不斷地修養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德行。
當你生活幸福時,保持樂觀
事實上,當一個人驕傲的時候,很難讓他克制自己。
孟郊四十六歲時,中進士。他以為自己以后的生活是有煩惱的,前途是光明的。于是,他高興之余,寫了一首詩:
骯臟的過去不值得贊揚;
當今的放蕩思想是沒有限度的。
春風傲馬蹄,
一日看盡長安花。
然而作者孟郊萬萬沒有想到,此時他心中的喜悅,竟然只是空歡喜而已。
事情是不可預測的。
當你驕傲的時候,你保持冷靜,不是因為你故作傲慢,而是因為你了解世界后的冷靜和睿智。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一幅高貴的佛像。于是他找到了一個年輕人。此人相貌莊重,眼神清澈,與畫家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十分吻合。
很快,畫家就完成了佛像的畫像。果然一舉成名!鮮花和掌聲圍繞著藝術家。
過了一會兒,畫家又想:怎樣才能突破已有的藝術成就呢?在藝術中??,美與丑是對立的。既然我們畫了莊嚴的佛,那么接下來我們就應該畫一個丑陋的魔鬼。
這一次,畫家開始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尋找合適的模特。
這次尋找花了很多年。最后,畫家終于在監獄里找到了一名死囚。他的形象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當畫家即將完成他的作品時,有一天,對面的死囚忍不住哭了,說道:“幾年前,我是你的模特,當你畫佛像時;這一次,你找到了我,但你畫了一個魔鬼。”
原來,當作者畫完佛像后,很多人都發現了這位面容莊嚴的年輕人。大家都夸他,他卻迷失在別人的夸獎之中,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最終,他把賺到的錢都花光了,從此他開始肆意妄為,作案無休。
俗話說,相由心生。
最初,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給了他一顆干凈透明的心和一張干凈、天真、善良的臉。然而,由于他后來的不當行為,上帝收回了賜給他的恩賜。
當你感到自豪時,僅僅因為情況暫時進展順利并不意味著它會永遠如此。處境好的時候,要修身養性,照顧好自己。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只有不迷失自己,才能稱得上是“滿意的生活”。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就讓它發生吧
作家林清軒說:“人生十件事有九件不如意的事,你常常想一兩件事,卻不想八十九件事。”
大多數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坎坷,但有多少幸運者能夠十有八九如愿以償呢?
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許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我最害怕的是,我會永遠陷入痛苦的陰影中,用抱怨和冷漠折磨自己。
因蘇東坡五臺詩案受到牽連,他的好友王恭被貶到南蠻之地——嶺南濱州(今廣西賓陽)。突然,樹倒了,猢猻四散了。唯一沒有離開過王恭的,就是他的妃子柔女。
柔女本是洛陽城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孩。她小時候家境殷實,后來家道中落,她當了歌手。后來,她被王恭納為小妾,對她寵愛有加。
本以為從此就能過上溫馨富裕的生活了,誰知道世事難料。然而,柔女這個陌生的女子,非但沒有終日垂頭喪氣、哭泣,反而在嶺南苦寒之地變得更加美麗動人。
蘇軾看到這個奇怪的女人,好奇地問道:“嶺南的風俗是不是不好?”
沒想到柔奴卻回答說:“這個我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故鄉。”
蘇軾聽了柔女的回答,心中有所感觸,于是寫了一首詩。詩的后半句是:“萬里歸來,歲月漸少,笑顏猶帶著梅花香,嶺南有什么不好?”他說:這個寧靜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
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散發出梅花香。有這樣的意境,你這輩子就無悔了!
所謂“隨遇而安”,就是心不隨境而變。這并不是聽天由命、安于現狀,而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擾,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態。
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如果你的心隨著情況而變化,你就會陷入混亂。
內心不迷茫,不被情緒所困,它告訴我們要培養一顆堅強而溫柔的心。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都能給自己帶來芬芳,讓生活芬芳。
放下,其實就是最大的堅持。
有一個詞叫“不染色”,我覺得很好。
世間有許多事,但不為塵埃所染。當你得意時,是油鹽醬醋茶棋書畫;當你得意時,是油鹽醬醋茶棋書畫;當你得意時,是油鹽醬醋茶棋書畫;失意時,還可以有油鹽醬醋茶、棋、字畫。
有時候,重要的不是世事,而是人心。
在這個世界上,培養一顆精致而清澈的心,才是此生最美的歸宿。
- 結尾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