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旅游區
景區紅歌快閃活動
□楚天都市報集木報記者劉偉 攝影:通訊員 宋金戈
乘以105,結果是多少?這道算術題并不難,但其背后的邏輯卻不難。
這一串數字,凝聚著一個景區不平凡的十年:2014年9月25日,三峽大壩旅游區開始對中國人免收門票。此后十年,景區共接待游客2200萬人次。算上免除的105元/人門票,放棄的直接收入超過20億元。
俗話說,有舍才有得。如果你放棄這個經濟收益,你會得到什么?十年后,答案越來越清晰。
免費門票
“十一”黃金周迎大考
時鐘撥回十年前。 2014年9月24日,中國三峽總公司(以下簡稱三峽總公司)與宜昌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三峽大壩旅游區,將對中國游客開放。門票免費。
當時,門票仍然是很多景區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僅如此,一些景區還在漲價。 《中國旅游報》報道稱,三峽大壩旅游區免門票之前,門票收入占景區綜合收入的80%以上。在“喧嘩聲”中,三峽大壩旅游區逆勢而上,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宣布免票一周后,三峽大壩迎來了當年的國慶黃金周。景區游客量連續4天逼近接待限額,4次發布紅色預警;應急指揮部連續4次分流游客超過10萬; 7年長假,當天共接待游客24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0%;單日接待游客人數和接待游客總數雙雙刷新歷史記錄!
面對免費入場帶來的游客激增,景區提前做好預判和安排,如新開辟10萬多平方米停車場、新增停車位6000多個、新增接送巴士100多輛,可容納10000人。景區內餐廳可同時就餐。
隨著免費門票的影響力不斷擴散,景區的人氣也在不斷上升。數據顯示,免票后首個10月,三峽大壩共接待游客43.7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5%。 2014年、2015年,三峽大壩旅游區連續兩年“井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過去,景區的旺季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門票免費后,每個周末的游客人數都在1萬人以上,全年不再有淡旺季之分。
轉型
從5A景區到五大功能區
三峽大壩景區免費入場的“初衷”是讓更多的國人了解三峽工程,見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電工程建設的偉大成就,感受到國家發展的自豪感和自豪感。民族復興,體現中央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義務和責任。次年,三峽總公司宣布,直通景區的三峽專用公路將擴容公交車輛。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放棄門票收入后,長江三峽旅游公司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7億元,與2014年基本持平。得益于優化,綜合效益不降反增。管理、服務、產品等方面的提升和提升,以及從單一旅游向多業態融合的不斷探索和轉型發展。
如今,走進三峽大壩旅游區,巨大的國旗面向江面,一種“大國重器”激發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幅幅歷史文獻和老照片,串聯起三峽工程的前世今生。 ;以土壤為主題的科普棧道、三峽工程體驗館、截流紀事墻等,講述了中華水電文明的起源和發展;依托三峽工程博物館、長江珍稀植物繁育基地、長江珍稀魚類繁育基地精心設計各類學習課程,保護自然、守護長江的理念深入人心; “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風情歌謠節”、“我們住在長江”畫展等公益活動呈現文旅融合新景觀。
從國家5A級旅游景區到成為傳承長江保護理念、詮釋三峽工程文化內涵的重要場所,三峽大壩旅游區已成為“現代水電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年“生態示范基地、科普基地”。 “展覽培訓基地、旅游休閑度假基地”五大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成為生動詮釋“為什么中國”的窗口。
反饋
促進一方產業繁榮
根植三峽,關懷一方。免費入場后,三峽大壩已從單純的旅游景點轉變為區域旅游中心,帶來了強烈而持久的“蝴蝶效應”。
統計顯示,2014年免票后的第一個國慶假期,宜昌共接待游客466.09萬人次,同比增長29.29%;旅游總收入27.4億元,同比增長33.27%。兩者均創歷史新高。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宜昌“兩壩一峽”產品的核心支撐,三峽大壩對宜昌文化旅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最耀眼的一環。一顆珍珠。
每逢節假日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向周邊地區。在緊鄰三峽大壩的秭歸縣,游客數量成倍增長:與高速公路相連的秭歸織茂公路成為旅游勝地;沿線2萬人投身鄉村旅游,開設民宿或農家樂;當地生產的養蜂和茶葉、柑橘等農產品直接出售給游客。屈原故里、九灣河等景點都與三峽大壩有著深厚的聯系。借助其客戶群和品牌效應,我們可以整合路線,持續疏導流量。
大壩所在的夷陵區依托三峽大壩、三峽家族等優質資源,全區旅游業發展正如火如荼。數據顯示,2014年三峽大壩免費開放期間,夷陵區接待游客84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5億元,同比增長22%。三峽大壩景區和高速公路“一免費一開放”后,周邊的三斗坪、太平溪已搖身一變成為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的熱門目的地。到2023年,夷陵區旅游人數將達到32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35億元,比十年前增長約4倍。
目前夷陵區已有旅游民宿200余家。這家以“房間直視大壩”為主要特色的九房民宿位于夷陵區三斗坪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民宿去年剛開業,節假日和周末房間基本爆滿。剛剛過去的暑假,找房更是難上加難。 “看三峽大壩、體驗升船”是客人的兩大核心訴求。 。
共同富裕
引領社會共同富裕
十年來,國內外游客與“國寶”的雙向奔波,使三峽大壩從旅游勝地轉變為文化窗口,從經濟增長轉變為社會效益。
“去宜昌看三峽大壩是無可替代、難以逾越的。”湖南金天下國際旅游公司負責人范家華說,他十年前第一次去三峽大壩,次年就開始組織湖南旅游。每年平均組織10萬人次游客來宜昌參觀三峽大壩。在他看來,一方面,游客對三峽大壩有著非同尋常的情感認同;另一方面,三峽大壩旅游區自身的硬件、軟件和服務標準,以及免費入場后的超強性價比,使其成為“爆款”的重要因素。
談及十年前三峽大壩旅游區免門票之舉,湖北省旅游學會會長、湖北大學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馬勇教授表示,作為湖北首個5A級景區三峽大壩實行免票 及時推出免票舉措,是回饋當地、回饋人民的一種方式,也體現了央企的責任。免費門票可以倒逼景區擺脫對“門票經濟”的依賴,提高運營管理水平,提升社會價值和環境價值。正是在這種帶動效應下,越來越多的旅游景區正在從單一的旅游景區向全規模、全時段開放的街區乃至大型旅游目的地轉變。隨著旅游業態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瑞德曼真正實現了“共享、共創、共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