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系
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為高中畢業學歷教育,自2002年9月開始招生,已連續招生6年,現有在校學生1400余人,其中2005屆畢業生505人,2006屆畢業生500人,2007屆畢業生425人,2008屆畢業生467人。
2006年12月14日,上海市區域幼兒教育師資研討會在我校會議中心召開,會上,各區教育局人事、學前教育部門負責人對我校畢業生的聘任情況進行了反饋,總體上對我校學前教育畢業生比較滿意,認為他們的綜合素質較好,能學以致用。
本專業自招生之日起,即著手建設與專業實踐教學相匹配的實訓室,已建有普通鋼琴實訓室48間、電子數碼鋼琴實訓室1間、形體訓練與舞蹈實訓室1間、音樂實訓室1間。經過三年的努力,參加本專業教師培養的鋼琴等級考試的學生通過率為100%,本專業已畢業三批,畢業生600余名均通過相關考核,取得上海市教委頒發的上海市幼兒教師資格證書,畢業生就業率為100%。
學前教育系的發展離不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學前教育系現有專任教師23人,主要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知名高校相關專業。其中副教授3人,研究生學歷占80%以上,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70%以上。
幼教系自成立以來,多名教師受到學校及區教育局的表彰,如3名教師榮獲學校三八紅旗手稱號,2名教師榮獲學校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1名教師榮獲閘北區教育局先進工作者稱號。
學前教育系包含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兩個專業方向;設有學前教育理論教育、學前教育藝術教育兩個教研室及學前教育研究所。
學前教育理論教育教研室
共有教師15名,主要從事教育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心理、學前兒童衛生與健康、學前兒童游戲、五大領域幼兒園教學方法、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多媒體教學設計與制作、教師口語等課程的教學。旨在培養系統掌握學前教育相關理論知識,具備學前教育工作必備實踐技能,適應國家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立足于學前教育工作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幼兒教育研究所
行健職業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于2006年9月成立,由專職教師擔任所長,未來幾年計劃引進高學歷的幼兒教育專業人才從事幼兒教育系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以促進教師的科研和學術工作。
學前教育系的職業培訓定位非常明確,因此學前教育研究所就是為高素質幼兒教師的培養提供幫助,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學生和教師作為科研主體”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教學科研活動,推動學校新一輪課程改革,幫助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優化教育教學策略,培養全面發展的未來幼兒教師。
學校投入建設了微教室、兒童行為觀察訓練室、兒童心理研究室等,為工學結合課程改革和師生教研項目開展搭建了堅實的平臺,十余位教師獲得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晨光計劃”科研項目等。
研究所自2007年起每年組織教師學術研討會,交流、探討學術工作與成果,迄今已成功舉辦兩屆。在院、系領導的帶領下,學前教育研究所必將更加成熟,發揮越來越有效的推動與支撐作用。
學前藝術教育教研室
學前藝術教育教研室現有專職教師7人,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2人,助教4人,碩士教師3人。為打造一流專業,教研室還聘請了華東師范大學學前藝術技能專業教授、講師擔任兼職教師,組成了整體優化的教學團隊,承擔鋼琴教學法、樂理、視唱、鋼琴伴奏、聲樂、舞蹈等多門課程的教學。
“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是音樂教研組努力營造的工作氛圍。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們相互交流,教學水平整體不斷提高。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們共同探討,教學思路和工作效率不斷得到拓展。這樣的工作氛圍有力地保證了教研組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在高職教育“工學結合”改革的大潮下,教師們在課程改革的探討過程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果。由陳云華副教授牽頭的《少兒鋼琴彈唱教程》入選上海市精品課程,鋼琴方法組4位教師編寫的《鋼琴基礎與彈唱》教材即將出版。2009年,《少兒鋼琴彈唱教程》將向國家精品課程沖刺。 2008年本教研室榮獲閘北區“三八先進集體”稱號。
音樂教學設備是保證音樂教學正常進行、提高教學質量的物質基礎,學院投入大量資金改善教學設備,建有專業鋼琴室、數碼鋼琴室、數碼音樂制作室、舞蹈形體室、音樂教室等專業教室。
音樂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音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多的進行音樂藝術的實踐,系里成立了女子綜合團、舞蹈團,為學生的藝術實踐提供了舞臺。幼教系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刻苦學習,在各級舞臺上嶄露頭角:合唱《青春之舞》《葡萄園夜曲》;舞蹈《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獲“第二屆全國高校研究生藝術展上海藝術活動表演類”一等獎;鋼琴表演《火花》獲二等獎;聲樂表演《火把節的歡樂》獲三等獎。
如今,教研室在院、系領導的帶領下,注重教學質量,推進專業建設,加強系風學風建設,突出實踐訓練,加強對外合作。相信在系全體師生的繼續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我們一定會齊心協力,共創美好未來。
信息技術與機電工程系
信息技術與機電工程系現有在職教師29人,是一支年輕化、高素質的優秀教師隊伍,其中高級職稱占28%,碩士占82.7%。計算機系教師發表論文35篇,出版專著34部,其中《電子商務系統分析與構建》教材被評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網絡工程》為上海市高職高專精品課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人才數據采集平臺》申報國家級教育成果獎。
系內已建立各專業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50余個,2007年11月計算機系向上海市教委申請建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項目”,汽車實訓基地等上海市級實訓基地正在建設中。
學生就業充分,優秀畢業生廣受好評
計算機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充分就業,近幾年就業率達98%以上。
魯燕,2001級網三班中共黨員,連續兩次榮獲校級、國家級獎學金,榮獲全國大學生教學建模大賽二等獎,現就職于寶鋼寶信軟件公司。
2003級網絡專業4班的黃建興一畢業就應聘了奧星集團的英語翻譯,2004年8月30日,他作為上海市青年支援云南志愿者隊員,奔赴云南香格里拉支教。
2004級互聯網班學生苗晨翔是“茶風暴”奶茶創始人,畢業后自主創業,成立上海新高餐飲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公司目前擁有連鎖店520余家,年銷售額達8000多萬。
2007級軟件班的姚勤,畢業后被海輝軟件分配到索尼上海公司從事軟件測試工作,年薪6萬多元。
來自福建的2007級汽車班學生徐榮欣,目前就職于上海冠誠汽車公司,擔任車輛理賠險部經理,年薪6萬元。
2008級電子商務班江西學生王璐畢業后留在上海,目前在深圳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工作。
經濟與管理系
經濟管理系現有7個專業(含2個中外合作專業):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方向)、旅游管理、應用德語(商務方向)、應用法語(商務方向)、中法聯合工商企業管理、中澳聯合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在校學生近1000人。
經濟管理系的辦學方針是堅持教育教學改革,緊密聯系企業和行業,學習借鑒國外辦學模式,注重素質與能力培養。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誠信、勤奮、自立、志向高遠,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法合作項目學生目前已在我校學習兩年并赴法國合作院校深造學習94人,部分已在法國攻讀碩士學位;中澳合作項目學生目前已赴澳大利亞合作院校深造學習49人,部分已在澳大利亞攻讀本科學位。
近兩年我院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6%以上,畢業生分布在全市各行各業,不少學生就職于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總部、上海銀行、家樂福上海總部、麥德龍、麗笙酒店(五星級)、春秋旅行社、上航假日旅行社、上海鐵旅等單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人文學科
人文系目前開設有應用英語、應用日語、會展策劃與管理、室內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等專業,2006年新增影視動畫專業。人文系現有在校學生1000余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人文系已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科研和教學研究能力、教學質量較高的專任教師隊伍。
“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成才”的辦學理念,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考試模式、產學研等方面不斷探索與改革,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文科系在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全國可比性很強的PET三級考試為例,每年文科系學生的PET三級考試通過率均超過上海市PET考試平均通過率20至30個百分點,2005屆文科系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7%。
其中:應用英語專業2005屆畢業生218人就業率98.6%,應用日語專業2005屆畢業生38人就業率100%,文秘專業2005屆畢業生72人就業率95.8%,裝飾藝術設計專業2005屆畢業生73人就業率98.6%,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2005屆畢業生113人就業率95.6%。2005年12月,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教育部評估專家對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的工作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按照“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原則,人文社科系在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將進一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