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一位位英雄模范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無私奉獻,匯成了助推國家發展進步的雄渾力量。他們以卓越功勛和崇高精神激勵著每一位黨員干部,也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從張富清老英雄身上汲取“愿得此身長報國”的信仰力量。解放戰爭時期,張富清老英雄為了新中國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用實際行動,把革命軍人的血性和忠誠書寫在了國家紅色的歷史長河之中。和平年代,他奉命脫下軍裝,主動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扎根貧困山區,默默奉獻,為民造福。漫漫數十載光陰,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始終是張富清老英雄前行的動力源泉。張富清老英雄用一生踐行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光輝典范。我們應以老英雄為標桿,傳承紅色基因,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堅定信念、忠誠擔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從袁隆平院士身上汲取“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為民力量。懷著“讓中國人吃飽飯”的樸素信念,從年輕時義無反顧報考農學專業起,到扎根條件艱苦的安江農校、在大山里埋頭搞科研,袁隆平院士始終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把自我價值融入務實為民事業中,用一輩子的堅持和奮斗,達成了一稻濟天下的理想。我們要像袁隆平院士一樣,懷抱“以己之所長報民之所需”的赤子之心,做一粒“好種子”,自覺把個人、集體、國家利益融為一體,矢志不渝投身到黨和人民事業建設中去,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干實事、謀福祉。
從于敏院士身上汲取“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奮斗力量。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者中,于敏院士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他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全憑滿腔忠誠的熱血拼搏、鏖戰,在研制氫彈的過程中,他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他毅然帶領科研團隊與時間賽跑,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克服種種困難,探索解決了氫彈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獨創“于敏方案”,實現了“氫彈突破和武器化”,挺立起新中國不屈的脊梁。我們基層干部要以于敏院士為楷模,保持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樹立迎難而上、克難前行的工作態度,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敢于先行、不斷創新,把報國之志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力量,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精神力量的引領,猶如遠航中的燈塔,每位英雄的事跡和成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砥礪前行,精神的種子播撒四方,傳承生生不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