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經驗,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有效載體。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挖掘“楓橋經驗”背后的“成功經驗”,做群眾工作之時要懷有熱情、帶著感情、能夠共情,真正把自己當做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做到心中“以人為本”,行動中“為民發聲”。
堅持以群眾工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干事創業之要,更堅定地踐行群眾路線。“得民心者的天下。”堅持群眾路線是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揭示了群眾工作的要領就是架設黨和群眾的橋梁,讓黨的主張和意志直通群眾,轉化為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立足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堅持不懈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群眾工作,滿懷熱情來做一切群眾工作,要自覺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干事創業之要,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努力干出一番能夠得到群眾認可的事業,為人民謀取更多的福利,給人民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贏得群眾的擁護和信任。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根本導向、工作方向,更生動地深入親近群眾。“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只有用真情服務群眾,才能贏得“民心”。做群眾工作切忌“紙上談兵”,若是不深入基層、不主動深入貼近人民群眾,不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體會他們的酸甜苦辣,就無法有效摸清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無法成為群眾路線的踐行者。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就要在日常工作和入戶調研的過程中,主動沉下身子、扎根泥土,帶上耳朵去傾聽百姓的心聲,了解民之所需、民之所急、民之所盼,用帶著真感情去宣傳惠民政策、解決群眾難題,做到真察實情、真出實招、真干實事、真創實績,才能厚植與群眾的感情基礎,贏得民心,與百姓緊密聯系在一起。
堅持以群眾為出發點、著力點,更有效地解決群眾困難。與群眾共情就是要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保障民生民本,促進利益認同。只有實現利益認同,才能得到群眾的長期認可和衷心擁護。廣大黨員干部在開展群眾工作時要能夠與群眾充分共情,盡全力為群眾解決各方面的困難。一方面,正確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做到不與民爭利,努力讓利于民,同時還要認真協調群眾內部利益問題。另一方面,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要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充分進行協商;對同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要實行公示、聽證等制度,深入聽取群眾意見;在制定民生政策時,要充分聽取基層意見,充分考慮基層實際,注重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