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推出《一幅字里的家風傳承》,講述了習近平母親齊心抄錄《官箴》以教育子女要為官公正無私、清廉自持的故事。《官箴》提道:“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三十六字,句句箴言,告誡廣大青年干部要堅持廉潔奉公、克己正心,持續(xù)修煉“謀事不偏”的公心、“一葉關(guān)情”的初心和“激濁揚清”的恒心,做忠誠干凈擔當?shù)男聲r代好干部。
以“謀事不偏”的公心修其身、養(yǎng)其性,樹“雖及我私,豈忘于公”的從政之德。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回首中國共產(chǎn)黨100多年的風雨歷程,正是因為我黨始終謀求“把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擺在個人的私人利益之上”,我們才獲得了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票。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標尺就是公、私二字。黨員干部始終面臨公與私的考驗,只有一心為公、事事為公,才能在各種嚴峻復(fù)雜的考驗中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權(quán)力觀、事業(yè)觀。君子“有公天下之心,方做得公天下之事”,偏則不公,濫則不正,因此青年干部必須堅持修大公無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從政之德,棄因私廢公、私在公前、假公濟私的不義之心,不拉“小圈子”,不搞“小團伙”,不謀個人利,才能坦蕩做人、審慎用權(quán),才能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以“一葉關(guān)情”的初心明其志、篤其行,做“去民之患,如除心疾”的務(wù)實之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fù)興”。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樹立天下為公的博大胸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指出“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青年干部要常懷為民初心,常戒私心私利,常辦民生實事,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fā)謀劃和推進工作,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群眾“柴米油鹽”的煩惱解決好,“衣食住行”的需求落實好,“酸甜苦辣”的傾訴回應(yīng)好,努力把“最小百分比”的民生問題解決到“百分之百”滿意,群眾才會信服,“公”道才會顯現(xiàn)。
以“激濁揚清”的恒心舉旗幟、教其義,揚“人情儉樸,時俗清和”的廉潔之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吏不廉平,則治道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將加強作風建設(shè)作為“關(guān)系民心向背,決定黨的群眾基礎(chǔ)”的重要任務(wù),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清正廉潔是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廉與貪是對黨員干部的最大考驗。黨員干部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必要的人際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但把握原則尺度卻是必不可免的。有的干部在親友推杯換盞中失去了自我,在同窗奉承吹捧中突破了底線,在同事禮尚往來中喪失了原則,歸根結(jié)底就是沒有管理好自我欲望和身邊關(guān)系。新的趕考路上,廣大青年干部除了要管住心中欲、破心中賊,還要管住身邊人、宣廉潔義,始終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shè),把握同事同學交往原則,自覺做廉潔黨風政風家風的捍衛(wèi)者和促進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