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要健全為基層減負的長效機制。”隨后,中辦、國辦聯合發布了《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若干規定》,旨在從制度層面徹底擺脫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的束縛,讓基層煥發新的活力。
明晰權責,為基層松綁。基層是黨的執政基石,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為有效減輕基層負擔,首要任務是明確治理權責。需通過制度建設,科學劃分不同層級、部門及崗位的職責范圍,確保“屬地管理”合理規范,防止責任層層下壓。同時,要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鮮明導向,鼓勵基層干部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確保基層事務有專人管、責任有人擔,讓基層干部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實際工作中去。
優化考核,激發基層活力。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然而,當前基層考核體系中存在的名目繁多、頻率過高、重復考核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必須優化考核管理,精簡考核體系,減少不必要的考核項目和指標,從注重“材料”和“痕跡”轉向考核工作成效和潛在業績。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激勵基層干部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干實事、出實績。
整治“指尖負擔”,提升治理效能。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政務APP、小程序等成為基層治理的新工具。然而,隨之而來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卻給基層干部帶來了新的負擔。為此,需加強對政務應用程序、公眾賬號和工作群組的規范管理,堅持集約高效、便民減負的原則,減少不必要的簽到打卡、積分排名等活動,避免過度消耗資源。同時,應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建設高效集成的政務平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讓基層干部能夠更加便捷地服務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