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是招商引資、產業發展的助推劑,我們應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抓住企業滿意第一導向,切實解決市場主體關心的痛點問題,加快營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六最”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發展支撐和環境保障。
一是以市場關切為導向持續優化市場環境。加大對科創金融業務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向金融機構推送“白名單”企業,鼓勵擔保公司降低或免收擔保費,按照政策將金融機構政策性科創擔保業務納入政府性擔保體系支持范圍,給予補貼。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將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加強對入庫企業的動態管理與跟蹤服務,壯大高企后備庫。面向教育、醫療衛生、工業、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人才需求,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校園直引等特色引才活動。全面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積極打造一批消費場景,培育擴大新型消費和文旅消費,補齊消費短板。持續壯大市場主體,優化“親清在線”財政資金支付平臺,實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財稅政策精準直達。
二是以企業權益保護為導向優化法治保障環境。嚴格對照不當干預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清單,堅決破除不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障礙。規范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建立招投標領域政法部門舉報機制,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招標投標活動,維護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推動政府部門在職能范圍內依法依規對失信企業進行失信懲戒。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綜合履職機制,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和質物處置機制,依法打擊影響企業創新發展的侵犯企業知識產權犯罪。推動企業服務法律工作站建設,推廣“法律網格員”“小企業大法務”“法律管家”服務模式,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高質量、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務。持續開展政法部門“送法進三區”活動。深入社區、廠區、產業園區開展法律宣傳服務,為企業解決法治保障方面的難題,積極宣傳法治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和做法,營造良好法治保障氛圍。嚴格文明執法,扎實做好涉企法律糾紛處置化解工作。發揮政法部門涉企案件“綠色通道”作用,涉企訴訟做到有案必立,執行有力,因案施策,多措并舉,推動涉企訴訟及時有效化解,壓縮涉企訴訟時間,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三是以增強群眾感受為導向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化。推動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事項、社會公示、行政執法等領域“應用盡用”。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進現場服務“一次一評”、網上服務“一事一評”,提升主動評價率和評價覆蓋率。強化政務服務機構窗口工作人員理論知識學習和實操技能培訓,開展“行政辦事員證”資格認證工作,提高政務服務規范化水平;全面推行“六全”服務模式,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把“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通過跨部門、跨區域數據共享、協同合作,實現企業和群眾“就近辦”,不斷推動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