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最早出自《論語·子路》,而后在《孟子》一書中得以進一步注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國家和地方發展把脈定向,深刻揭示“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辯證統一關系,蘊含著智慧,體現著格局,顯示出擔當。“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并非簡單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體,掌握其中蘊含的的哲學智慧。在該“有所為”時智行,在該“有所不為”時慧止,增強大局意識,善于運用矛盾分析法,分主次、抓關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而異、因時而宜,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智“行”慧“止”助推高質量發展,要胸懷大局定乾坤。“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要增強大局意識,心懷家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全局視野布局未來。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紛繁復雜的發展環境中,要始終站在國家的高度,以戰略眼光審視自身,定位發展;拒絕短視與局限,不拘泥于眼前的一隅之地,放眼全局,追求可持續發展。基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情,新時代我國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緩解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的壓力,改善了能源結構,保障了能源安全,推動更加綠色、更可持續發展。
智“行”慧“止”助推高質量發展,要主次分明施良策。“見本而知末,執一而應萬”,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矛盾,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決定著事物發展的進程,要分清主次、抓住重點、精準發力,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和主要矛盾。長江飽受環境污染、過度開發之痛,因此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開始就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強調要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只有堅持大開發與大保護并舉,才能實現長江流域質與量的雙重飛躍,共同推動長江沿線各省市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智“行”慧“止”助推高質量發展,要實事求是筑根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面對世間百態,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統籌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在青海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海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產業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培育體現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盲目擴張、不切實際的‘所為’,非但無益于發展,反易滋生弊端。要具備“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的睿智,避免盲目跟風。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產業生態與發展基礎千差萬別,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共同繪制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和諧共生的發展新畫卷。
(廣漢市交通運輸局 武剛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