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促進全流域生態保護上新臺階、綠色轉型有新進展、高質量發展有新成效、人民群眾生活有新改善,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篤行不怠抓保護,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主旋律”,譜寫綠色低碳發展新篇章。人不負江河,江河定不負人。沿黃經濟帶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從長遠來看,推動沿黃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沿黃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糧食安全基礎不斷鞏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同時也要看到,仍有不少難題需要進一步破解。黃河水沙關系仍然復雜、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緊張、水患安全威脅時有發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保護形勢嚴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現實存在。做好新時代黃河保護治理工作,更加突出黃河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深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態系統穩定性,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以貫之謀創新,讓“活力搭臺,聚智創新”成為“美音符”,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黃河流域能源資源豐富,深具發展稟賦,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帶。但是目前黃河流域產業“倚能倚重”明顯,傳統資源密集型產業比重較高、高技術產業發展不足、產業附加值低。要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就要著力提高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更加注重改革開放,注重改革實效,堅持問題導向,緊盯經濟發展新階段、科技發展新前沿,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動重點行業降碳改造和設備更新,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節能業集群,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打開新局面。
久久為功促協同,讓“區域協同,融通發展”成為“快節拍”,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受到自然環境、地質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黃河流域路網密度和規模、內部及跨區域交通銜接不足,直通型和大容量運輸通道欠缺,難以形成交通網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新人才和資源的流動。沿黃各省市要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沿黃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推動沿黃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沿黃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沿黃城市群要提升人口集聚和產業協作能力,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省戰略的對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區域內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設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機制,提高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平。下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五原縣委組織部 劉澤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