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黨的領導,培養擔當時代使命的好青年。江蘇科技大學紅色精神傳承隊于2024年7月1日進行鎮江烈士陵園實地考察活動,組織開展三下鄉“追尋紅色足跡 助力圣地發展”專項活動,進一步發揮紅色教育作用,傳承弘揚紅色精神。
當踏入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看著雕刻著英雄抗爭身影和偉人名言的浮雕墻,紅色精神傳承先鋒隊的成員們心中便油然而生一種敬仰之情。我們在英雄紀念碑旁,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成員們輪流上臺,講述著那些令人感動的紅色故事。大家用生動的語言,重現了革命先烈們的英勇斗爭和無私奉獻。在這個活動環節,我們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和崇高品質,思考魯迅先生所言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先烈們為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時,我們也要將這種紅色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銘記歷史。
接下來,我們與工作人員一同為烈士陵園提供清潔和維護等一系列志愿服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先烈的緬懷再次達到頂峰。我深知烈士陵園是國家和民族的記憶,是紅色精神的傳承地。當成員們拿起掃帚,清掃著每一片落葉,擦拭著每一塊碑文時,我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英勇烈士的不屈精神和崇高理想。這種精神力量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也更加堅定了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的決心。在志愿服務環節,我們感嘆紅色精神不僅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現實的指引。大家一致認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正所謂,“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因此,我們紅色精神傳承先鋒隊在參觀烈士陵園的過程中,通過參訪園區護理人、教育展區管理人、參觀游客、當地居民等等,實現更真實生動、更有溫度的延安精神實地調研,撰寫詳實的研究報告。這一整歷程中,延安精神歷史的驚濤駭浪觸動了我們紅色精神傳承先鋒隊的每一個人的心。我們看到了護理人對于園區細致入微的呵護,感受了他們對延安精神的敬仰與傳承;我們聆聽了參觀游客的感慨與思考,讓我看到了延安精神跨越時空的影響力。這一切,都讓我們體悟到了歷史的溫度,彰顯了延安精神在當地在當代依舊深入人心,同時,也為紅色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支持。
最后,在延安精神人文關懷的深切感染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繪聲繪色且別開生樣的以延安精神為主題的文藝作品誕生。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平面與立體剪紙、紅色文化海報、粘土與立體手工以及結合經歷的詩歌創作與朗誦等多樣的形式,來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延安文化的精神洗禮,加深了對延安精神歷史內涵的理解——它不僅是革命先輩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現時代的精神燈塔。在藝術創作中,我們將這種精神轉化為生動的藝術形象,通過紅色故事和元素,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集體認同感。與此同時,使我們更加堅定了信仰,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延安精神砥礪我們不斷前行,我們紅色精神傳承先鋒隊將以此為指導,創作出更多有深度、有溫度的作品,賡續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
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和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更加深了對延安精神的理解,堅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走入紅色基地,延安精神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激勵奮發向前精神動力的同時告誡我們要保持初心。本次“走入紅色基地,傳承延安精神”的實踐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對青年精神的洗禮和靈魂的升華,它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會繼續傳承濃厚而深沉的延安精神,讓它如前路曙光引領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我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到學習和工作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靳恬恬、繆鴻瑤、祁淑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