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要有擔當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但不能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更要在實踐中檢驗青年干部是否有擔當精神,是否有擔得住重任的能力和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的青年干部提出了擔苦、擔難、擔重、擔險的要求。廣大青年干部只有不怕苦、不怕難、不怕重、不怕險,深入實踐進行歷練,才能擔的起新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在以苦為樂中創造奇跡。以苦為甜,才能先苦后樂。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國人民最苦最難的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從事的偉大事業,也是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為了維護自身發展安全與世界和平,當時的共產黨人高瞻遠矚,果斷提出要依靠自身力量,獨立自主的研制“兩彈一星”。為了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當時有大批優秀的科學家、科技工作人員立志報國,其中還有很多已經在國外有了杰出科研成就的科學家,放棄了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高水平的科研環境,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扎根西北荒漠。面臨極差的工作生活環境和科研環境,當時的科學家、技術工人、廣大青年干部把苦當作成功道路上的墊腳石,不畏嚴寒酷暑,不懼狂風飛沙。沒有計算機,就用手算,硬是憑借著這一股苦干實干在極短的時間內從無到有,創造出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奇跡。沒有任何一項事業是輕輕松松就能完成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新時代的青年干部要有“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工作態度,傳承發揚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兩彈一星”精神,積極去到條件艱苦的地區、主動承擔更苦更難的任務,在以苦為樂中擔當作為,實現人生價值建立豐功偉績。
在知難而進中成大業。知難而進,才能有所得有所獲。為了響應國家的發展號召,當時很多知識分子、青年干部、技術工人放棄了在城市里的優渥生活,積極前往四川、云南、貴州、廣西等地,這些地方在當時由于地處西部,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十分落后,生產生活條件也很艱苦,但是他們在這里一待就是幾十年,憑借自身不怕難、知難而上的精神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將青春奉獻給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工業發展和經濟建設,最終在西南地區建立起以四川為中心的較為完備獨立的工業生產體系、軍工制造體系、資源儲備體系和戰略發展體系,為國家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一個牢固的大后方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有著充分的認識,在他看來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做點容易的工作就能實現的,一定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氣。廣大青年干部作為實現民族復興的生力軍,正處于大有可為的發展階段,如果一心只想著貪圖安逸享受,不愿擔難,那么就無法成就一番事業。工作中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困難挑戰時常存在,青年干部要發揚不怕難、敢擔難的精神,勇敢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把困難化作工作的動力和干勁,就一定能成就大業、行穩致遠。
在繁重任務中挑擔子。重任在肩,才能走得穩走得遠。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就敢于擔當重任,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能在繁重任務中挑擔子的好干部。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在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時面對當地由于風沙、內澇、鹽堿等無法避免的嚴重自然災害而導致的糧食產量不足,百姓生活條件艱苦的狀況,他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站了出來,團結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向自然災害宣戰。通過植樹、治水、封沙等措施,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的改變,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上了一個大臺階。領導干部的榜樣孔繁森,在國家急需從內地抽調一部分干部去西藏支援建設的關鍵時刻,他站了出來。在西藏孔繁森多次調崗,在進藏工作期滿本來可以返回內地工作的時刻他又絲毫不猶豫的服從于黨的決定,服從于人民的需要,繼續留在西藏。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到現在,依然面臨著很繁重的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都要發展,迫切的需要廣大青年干部以挑山工的堅持和韌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新時代青年干部只有深刻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認識到肩負的重擔,勇敢的挑起最重的擔子,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才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在風險挑戰中展智慧。風險挑戰更能檢驗出青年干部的擔當智慧和擔當本領。革命時期,為了挽救紅軍、挽救黨,中國共產黨人踏上了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黨和紅軍憑借著堅強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擔當品質,化風險為機遇,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為黨的革命事業鍛造了一大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擔當作為的好干部。黨的十八大以來,也有一位位在風險挑戰面前臨危不亂,科學應對緊急情況,為人民保駕護航的共產黨人。英雄機長劉傳建,在駕駛航班由重慶飛往拉薩的途中,突然遭遇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面臨極端低溫、氧氣不足和儀器失靈的極端險情。劉傳建機長臨危不亂、果斷處理,憑借自身堅強的意志品質和過硬的駕駛本領,在機組人員的密切配合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全手動操作,成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確保了全機一百多名旅客和機組人員的安全,創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跡。事實證明,風險挑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風險、畏懼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以預見,能夠在危機中育先機,變危機為機遇,應成為青年干部的必備品質。只有廣大青年站得出來,擔得住事,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行的穩、走的遠。
(重慶市涪陵區委組織部 李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