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必須繼續深入學習運用鄧小平理論。座談會第二天,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審議《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小平同志的紀念活動與對西部大開發新格局的部署,不僅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有力號召。剛解放的西南地區宛如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在以鄧小平為首的西南局同志采取系列措施、以數代西部地區黨員干部久久為功的建設下,新時代的西南地區堪比潛力無限的亮金子。作為新時代的西部工作人員,應學習好鄧小平同志的工作思路與精神,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當好“西部大開發”的踐行者,打通政策執行“神經末梢”的“最后一公里”。
注意做好群眾工作,堅持實事求是。建立干群關系良性互動“生態鏈”。回顧歷史,鄧小平同志在領導西南局工作時,始終堅持群眾路線,深入群眾,了解民情,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這一優良傳統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新時代的西部大開發中,廣大西部工作者更應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準確把握群眾需求,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同時,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要下狠勁抓好作風建設,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文件多、會議多、專刊多,不僅增加了基層負擔,還容易導致形式主義泛濫。鄧小平同志嚴厲批評了那種看似努力實則無效的“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他強調,評價工作不能只看努力程度,更要看實際成果。這要求廣大西部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須樹立結果導向的思維,注重工作實效和群眾滿意度。在工作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避免形式主義,確保各項減負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見效。要注重精簡會議和文件,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只有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引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事業觀,杜絕官僚主義作風,才能切切實實為基層減負解綁,才能有效解決“干部空心化”和“小馬拉大車”問題,才能確保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建設穩固信用體系,激發經濟活力。編織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經緯網”。在鄧小平同志領導西南局工作期間,面對金融市場的動蕩,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穩定市場,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新時代的西部大開發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廣大西部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信用監管和懲戒力度,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通過提高市場主體的信用意識,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鄧小平同志曾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在新時代的西部大開發中,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走出一條符合地區實際的中國式現代化路子,就要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四梁八柱”,明確評價主體,搭建評價模型,完善評價體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實現企業、個人等多主體信用評價全覆蓋,構建新型監管機制。同時,廣大西部工作者要探索完善征信管理,建設高質量征信體系,強化信息匯總與數據更新,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等方面的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推進改革縱深向前,形成落實合力。接過西部事業建設發展“接力棒”。習總書記強調,對鄧小平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次偉大的轉折都凝聚著先行者的智慧與汗水,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奠基人之一,其思想與實踐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命運,更為我們新時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廣大西部工作者要積極結合西部地區實際情況,探索符合地區特點的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路子。要在發展中注重構建產業與科技創新互促機制,加速現代化集疏運與綜合服務體系,拓展內陸開放空間。同時,要做到以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引領環境高水平保護,完善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體系。堅決落實西部大開發任務,善用政策,強化創新,爭取重大項目、政策、改革、平臺,增強服務西部大開發合力。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要努力探索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提高工作效能。這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注重方法創新,善于運用新技術、新手段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加強學習和培訓,不斷練就好黨員干部的“寬肩膀”,打好新時代工作“持久戰”。
(重慶市璧山區三合鎮選調生 鄧汝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