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什么都沒做成,卻身心疲憊;想要敞開心扉,結交更多的朋友,卻總覺得沒有人可以傾訴;明明生活得很安逸,卻總是羨慕別人的小日子。
困惑把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人生不同階段,我們會遇到不同的境遇。有位老和尚說過,人的一生有三大坎,你闖過了多少個呢?
第一:“原生家庭”的坎
幸福的原生家庭能治愈一生的傷痛,不幸的原生家庭卻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我認識一個這樣的朋友,他從來不羨慕別人的大房子、車子,也不羨慕有錢人,他從來不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也不再在乎被父母拋棄,他是一個多么善良、多么善良的人。
他現在真正走出了原生家庭這個坎。當我問他為什么不再恨原生家庭時,他說:
以前人們連房子都沒有住,棉衣棉鞋都沒有,沒有吃的穿的,只能吃樹皮和野菜。但我沒有受過冷,沒有餓過,生病了也挺過來了,我已經很滿足了。我只想用我的余生讓父母在晚年過得更幸福。不管他們以前怎么對我,畢竟是他們給了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機會,讓我看到了這世間所有的美好。我只想盡我所能孝敬父母,他們是我的恩人,在我無法自食其力的時候,他們給我食物,給我衣服,給我醫療。我活到了今天,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再屬于我了,所以放下過去所有的恩怨,不要再恨父母了。也許他們那時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做了最好的選擇。
我聽了他的話之后,鼻子酸酸的,心里很愧疚,因為我從來沒有好好照顧過父母一天。當我們原諒了父母,也就徹底原諒了自己。不再背著“原生家庭”這座大山艱難前行,人生的路上,我們會感到輕松自在,走得更輕松。
第二名:《戰斗之心》
大海之所以為大海,是因為它甘愿比一切江河都低。
一個人成功的,是格局、是大愛、是利他,而不是“好斗心”。就算你能打敗所有人,你也打敗不了自己。因為當你選擇和別人戰斗的時候,輸掉的那一刻,就已經輸給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爭得太過則為禍。
當一個人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拼命奮斗時,不但體會不到快樂,還會被利益所迷惑,最終陷入“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痛苦之中,在欲望的深淵里找不到答案。
只有當你放下了爭斗的心態,開始向內找,開始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你才會找到真正的自我。那時你就不會再追逐那些顯赫的權力、堆積如山的金銀、不斷上升的名聲和漂亮的房子。
與其使人屈服,不如使人屈服;與其使人忍讓,不如使人受害;與其使人受害,不如使人受害;人若善待我,我永不忘記;人若敵視我,我即刻失去。溫柔、善良、恭敬、節儉、謙虛、仁愛、正義、禮貌、明智、守信。這樣才算做人。而不是只會打架斗毆。
三、“舍與得”之難
愿意放棄,先付出才會有收獲,付出越多收獲越多,不放棄就不會有收獲。
不執著過去,不預期未來,不被現在所迷惑。在時間中失去的東西,就放下吧,別讓現有的損失繼續產生邊際損失。對情緒的負面影響,才是最大的邊際損失。
這輩子,沒有真正得到過什么,也沒有真正失去過什么。就算我們買了房子、車子、存款,也只是暫時的保管而已。你不能把任何東西帶進那個小房間。盒子,那什么才是真正屬于你的?如果你能活到100歲,我讓你暫時保管100年,僅此而已。你的子孫后代會怎么處理這些財產?會變多還是變少?變少了?你能控制得了嗎?
生活中,能微笑,便會收獲善意;能關心,便會收獲真誠;能寬容,便會收獲人緣。這是規律。凡事皆有因果,放棄是你的因,得到是你的果。就如1 1必定等于2一樣,即使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收獲”,但它在路上,也許會遲到。一瞬間,卻不可能缺席。
相反,如果你不抱怨,就會生氣;如果你不仇恨,就會生病;如果你不圖謀,就會遭報應。福報和業報是一樣的道理。
人活一輩子,草木皆秋。放棄欲望,你就會快樂。人的內心有時就像一只酒杯,如果裝了太多的仇恨和欲望,就很難裝下快樂。當你學會做減法的那一天,快樂和幸福才有機會裝進這只杯子里。
如果你抓不住沙子,不如把它扔掉,抓得越緊,失去得越快,該放手的時候,請不要猶豫。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