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建功新時代,挺膺擔當新征程。7月22日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文學院“文潤鄉野,青春筑夢”實踐團在輔導員張博凱的指導下,由學生于玟琪帶隊,學生郭雨浩、單海歌、張羨慈、陳虹霏、馮好、馬欣妍、王首天、黃馨紅、侯夢圓共同參與,懷著飽滿的熱情走進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進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通過訪談駐村書記、老黨員,走訪當地特色服裝產業,繪制環保主題井蓋畫,與鄉村兒童做手工布貼畫等實踐形式,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海城鄉村振興的故事,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的活力。
村戶實地走訪,搭建互通橋梁
本次社會實踐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鄉村振興的全面建設,以此推動鄉村文明的發展。7月22日,實踐團來到了海城市西柳鎮前柳村村委會,為了解當地鄉村振興的發展情況,團隊成員向村書記介紹了實踐團此次的行程和規劃,表明了作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希望為當地文化和產業宣傳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實踐團的走訪路線深入當地村民家中,運用新聞學專業所學知識,以采訪與訪談的形式對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探訪關心。通過與老黨員(原前柳村村書記)的交流,成員們對當地服裝產業、文化與生態環境方面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實踐團借此點明了此行的主旋律——“文化生態和諧發展,聚眾點亮鄉村未來”。
凝聚強盛新力量,特色產業助振興
(一)穿梭時光,感受產業變遷
隨后實踐團加快探索的腳步,來到當地的一家服裝廠。步入車間一排排機臺映入眼簾,工人們的忙碌的身影定格在機臺前,有條不紊地完成著衣物的制作。廠長熱情地接待了實踐團的成員,并詳細介紹了衣物的制作工序。從設計、裁剪到縫制、熨燙,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匠心與智慧。成員們也擼起袖子向工人們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手藝進行衣物的制作,在縫紉機的嗡鳴中,成員們感受到了工作的不易,也正是這些不易鑄就了西柳人民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為西柳的發展夯實了地基。
(二)傳統與革新:服裝產業的新篇章
實踐團來到西柳服裝城黨群服務中心參觀學習,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成員們見識到西柳服裝產業40多年的沉浮。從過去的丁其山賣出兩條手縫褲子,成立家庭小作坊,西柳人民自發形成簡易集市開始,到現在的西柳中國商貿城、西柳國貿城、海城義烏中國小商品城三座巨型“集市”不斷吞吐海量商單。西柳鎮實現了從“西柳自古無集市”到“關東第一鎮”的華麗逆轉。
探訪非遺傳承人,領略文化新魅力
7月23日,實踐團來到了“非遺”美食海城餡餅的發源地——牛莊古鎮,成員們也有幸采訪到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城牛莊餡餅制作技藝”傳承人趙洪財。“牛莊餡餅歷史悠久,小小牛莊鎮竟出了個餡餅協會,協會會長趙洪財還把餡餅烙到了人民大會堂!”每當談起往事,年逾半百的趙師傅至今掩飾不住興奮,滿臉笑容地講述著那段讓人難忘的“高光”時刻。
通過趙師傅的介紹,成員們對這道美食有了更深的了解。海城餡餅之所以能在眾多美食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與風味。皮薄而酥脆,輕輕一咬便能聽到餅皮在口腔中炸開的脆響;肉厚而緊致,每一口都是肉汁和油花的碰撞。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這種獨特的口感,源自于趙老對食材的精挑細選與對技藝的精益求精。
成員們認為牛莊餡餅無疑是當地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和經濟增長點,并提出可以通過舉辦美食文化節、開設餡餅制作體驗課程等方式,讓這份美味可以走上更多人的餐桌,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
綠色教育鄉村暖,振業興鄉育桃李
7月22日下午,實踐團來到西柳鎮前柳小學,與孩子們一起上一節特色手工藝課——布貼畫。成員們與孩子們一同用服裝廠余下的的廢布料拼接成一副新畫。廢布料在孩子們名為想象力的畫筆下,變成了一幅幅精巧的布畫。在這節手工藝課上,美育的調色盤新增了一抹環保的綠色。孩子們在裁剪布貼畫的過程中用環保的綠色為自己的家鄉畫上了更清澈的光亮。廢物利用的布貼畫將環保理念和美育結合,為西柳鎮美麗鄉村建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西柳鎮建設美麗鄉村的道路上不僅有新栽的綠意盎然,還有如布貼畫這般絢麗的告示牌,在道路兩旁提醒著路上的行人。
創新綠色鄉村建設,點亮美麗鄉村生活
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環境理念,傳遞生態文明接力棒,7月23日實踐團于炎炎夏日中在前柳村發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美化鄉村活動,通過“井蓋畫”活動,為鄉村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一下午的努力后,原本不起眼、甚至略顯斑駁的井蓋,在成員們的巧手下穿上新衣,化上新妝。同學們拿起畫筆,以環境保護為主題,將井蓋變成了生動的環保宣傳畫。畫面上,多彩的花叢、蘢蔥的青草、純凈的藍天、翱翔的飛鳥相映成趣,寓意著自然生態的和諧與美好。換上新裝的井蓋以絢麗的色彩呼吁當地老百姓要共同行動起來,做生態文明的建設者、推動者,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點金成綠”。此次活動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更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提醒大家要珍惜并保護這份來之不易的綠色家園!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場盛大的宴會,無數青年大學生趕赴鄉村會場參加;是一個廣闊的平臺,無數青年大學生在鄉村的平臺上肆意揮灑青春;是一片鄉野,承載著無數青年大學生的鄉野夢。在此次實踐中,實踐團與當地村民、產業工人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了許多有意義的任務。讓青年大學生切實感受到鄉村的秀麗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力,更為鄉村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青春活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于玟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