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重慶大學青年學子與民族地區兒童的心靈橋梁建設,同時賦予兒童成長關懷與民族團結教育的雙重滋養,重慶大學“青耘綠春”實踐團于綠春縣大興鎮社工服務站精心策劃并啟動了“青春筑夢,共繪朝陽”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本次活動在團縣委及大興鎮社工站的鼎力支持與悉心指導下拉開帷幕。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以細致而耐心的態度,向小朋友們詳細闡述了活動的精彩流程與趣味橫生的游戲規則,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與期待。精心設計的五大互動環節——介紹我的家鄉、我是小老師、民族知識問答、理想紙飛機和乒乓球互動,不僅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示了自我風采,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他們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與自我表達的能力。
通過完成一項項挑戰,小朋友們將收集到過關積分,這份積分不僅是兌換心儀小禮品的鑰匙,更是他們努力與智慧的見證。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暑期關愛行動,更是一次心靈的交融與民族團結意識的深刻實踐,為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多民族共融社會貢獻了青春力量。
在“介紹我的家鄉”關卡,小朋友可選擇通過繪畫、寫短詩、錄視頻等任一方式介紹自己眼中的家鄉,表達對家鄉美麗風景和民族風情的真摯情感。“綠春,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給了我很多美好的回憶,我愛綠春!”小朋友用稚嫩的筆調,為實踐團同學們緩緩述說他們和綠春的故事。“我是小老師”關卡讓小朋友化身為實踐團大哥哥大姐姐的小老師,在教大家學一句哈尼語、唱一首哈尼歌、跳一段哈尼舞的過程中,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阿德們農阿(我們是好朋友)、“伙扎”(吃飯)、窩里窩詩(開開心心)……小朋友的語氣雖然靦腆,但無一不洋溢著對自己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在“民族知識問答”關卡,小朋友需要隨機抽取寫有關于民族政策、概況和習俗等相關知識的問題卡片進行回答,以此加強小朋友對于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了解和對民族團結偉大友誼的認知。 在“理想紙飛機”關卡中,小朋友們以畫筆或文字描繪夢想,隨后將這份心愿折成紙飛機,在歡聲笑語中放飛。每一架紙飛機都承載著孩子的純真夢想,飛向藍天,寓意著無限希望與未來。 “乒乓球互動”關卡趣味橫生,小朋友們用筷子巧妙夾球傳遞,不僅手眼協調得到鍛煉,更在合作中培養了團隊默契與配合意識,歡聲笑語中促進了友誼與成長。 隨著夕陽西下,綠春縣大興鎮社工服務站內仍洋溢著歡聲笑語,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在一片溫馨與不舍中緩緩落下帷幕。小朋友們手捧著自己通過努力贏得的小禮品,眼中閃爍著滿足與喜悅的光芒,而實踐團成員們則收獲了滿滿的感動與成就感。此次活動,不僅搭建起了重慶大學青年學子與民族地區兒童之間友誼的橋梁,更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民族團結與共同進步的種子。它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也激勵著更多青年學子投身于 社會實踐,用實際行動貢獻青春力量。展望未來,重慶大學“青耘綠春”實踐團將繼續秉承初心,攜手社會各界力量,探索更多創新服務模式,為更多民族地區兒童帶去知識與關愛,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每一個需要的角落,共同繪制出一幅幅和諧共融、繁榮昌盛的美好畫卷(重慶大學 羅皓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