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份有兩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它們分別是9月3日和9月18日,1931年9月18日,日軍找借口突襲沈陽,開始了對中國的武力宣戰,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直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了投降書,每年的9月3日成為了抗戰勝利日。革命先輩14年的浴血奮戰,14年的堅持不懈才換來我們新時代中國人的安穩生活。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中國共產黨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在這波瀾壯闊的黨史中,涌現出了無數有能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他們用自身的能力帶領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在關鍵的節點進行改革創新,讓祖國的發展不脫軌,因此,新時代的共產黨人要從波瀾壯闊的黨史中汲取改革創新之經驗。
以“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的信念,創“潮平海闊、千帆競發”的基業,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肩負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這一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它為我們中國革命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組織保障。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游擊戰爭,有效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之后更是領導并參與了多次抗日戰役,打出了共產黨人英勇無畏的氣勢,這樣的氣勢讓無數敵人聞風喪膽。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了投降書,到這一天,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彎曲了百年的胸膛挺起來了。
以“中流擊水,奮楫者進;人到半山,為勇者勝”的信念,創“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的基業,帶領中國人民強起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通過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改革措施,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同時,在城市地區,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也得到了明顯改善,為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開放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而后,我們黨提出了“一國兩制”,自1997年香港回歸和1999年澳門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從科學構想轉變為生動的社會實踐。這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繁榮穩定充分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可行性和優越性,它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的問題,而且為這些地區長期的繁榮穩定提供了最佳制度保障。這種種政策的實施,表明了我們黨具有不斷改革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創“山河披錦繡,盛世寫華章”的基業,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在不久前,黨中央召開了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提出了很多要求, 這些要求的提出是基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在這關鍵的時刻新時代我們中國共產黨員也應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堅定改革創新的“信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打響改革攻堅戰,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