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 鐮倉
第 1 天 新宿
我們是大年初二出發的,因為是早上8點的航班,所以我們5點就起床了,機場人不多,早餐吃的是世界上最難吃的餛飩面,國際出發餐和日出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和“愉悅”的開始。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飛行,我們的飛機終于抵達東京附近,雖然途中坐在機艙左側可以眺望富士山,但因為是經過伊豆半島,所以看到的富士山也就只有豆子那么大。
我在排隊過海關的時候,看到到處都是中國人,手里拿著各種顏色的護照。在長長的隊伍里,工作人員用最原始的方式——舉著號碼牌引導大家輸入身份信息,秩序井然。我注意到,這里的工作人員大多是老人。我覺得這里真的老齡化了。光是機場就提供了很多這樣的老年崗位。
拿到“登陸許可”后,我們收拾行李,開始了前往東京的旅程。
從羽田機場到市中心有兩種電車,京急線和東京單軌電車。因為我們住在市中心的東邊,所以我選擇了沿途風景更多的單軌電車。各種指示牌上都有中英文,所以不用擔心找不到路或找不到站臺。
雖然是中國農歷新年(中國和韓國都在放假)和日本的建國紀念日假期,但似乎沒有多少人離開機場,電車也很空。
我凝視著窗外飛速駛過的建筑物。雖然單軌列車大多穿越郊區,但足以印證我對日本的第一印象——建筑簡潔干凈,道路干凈整潔,車輛風格單一。如果我低頭看,注意力分散,我甚至可能會認為窗外的一切只是玩具,太過“普通”。瀝青地面在陽光下有些反光,停車位中間停著幾輛老爺車。
因為我們住在秋葉原的南邊,所以是乘坐單軌電車,再轉乘山手線進入市區。初來東京,你可能會被電車線路標示上的JR、JY、JB、JK……這些J搞得眼花繚亂,但不管是什么,地圖告訴你坐哪條線都可以,車站內的標示上也會有這些標志。值得注意的是,地圖上的規劃是有時間性的,日本的電車往往都會準時到站;同時,換乘計劃的便捷性也要看具體情況。相信多探索就會增加你的了解!至此,你的自由出行就會變得輕松起來。
我們選擇酒店主要是為了方便,這次選擇的酒店離秋葉原站就隔著一座小橋,去各個景點基本不用轉車。酒店很新,雖然在國內住過比較小的酒店,但在日本也只有淋浴間能放浴缸。同時日本高層酒店的無煙房窗戶都是密封的,不能打開,但并不悶熱,因為通風系統設計得很好。(推薦酒店請參考之前的行前攻略)
早班飛機的好處是到達后有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玩,我們坐新宿線直接前往東京這個不夜城。
午餐畢竟只有飛機餐,我和Y也有些餓了,就到新宿站地下街吃了烏冬面,用Suica卡支付。NFC支付確實很方便,比刷卡掃碼快多了。大家可以提前查一下“Suica”和“IC卡”的日文讀音,付款時可以聲明支付方式。
雖然新宿以購物聞名,但我們倆都不是到了那里就會瘋狂購物的人,所以自然沒有去京王百貨。從地下上來就是新宿的主要商業街,這里那些引人注目的“超大”廣告牌可謂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即使是在繁華擁擠的商業區,這里的街道仍然非常干凈。我們沿著主干道走了一圈,然后一頭扎進了傳說中的“紅燈區”——歌舞伎町一番街。
初入這里,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來錯了地方。不同于歐美那些“純潔”的紅燈區和東南亞那些“野性”的紅燈區,這里沒有人會主動上前搭訕,更不會和你講一個淫穢故事。一番街更像是一個娛樂區,商場、餐廳、麻將館、卡拉OK、藥店甚至診所一應俱全。如果說其他紅燈區把不該放上臺面的東西,那么這一家就把好東西藏在屋子里,也就是“免費信息中心”。把這些信息收集起來,免費對外提供的分發模式,體現了東亞人含蓄、好玩的性格。
Y對熟悉的“歌舞伎町一番街”門牌和各式店鋪印象不深,卻對墻上的“舞男”情有獨鐘,一直問我是啥。上面有中文和英文,相信大家都看得懂吧?
夜幕降臨,新宿漸漸變得“有趣”起來。我們去了一家聽說“當地人也去吃”的炸牛排店,戶村和茂,真的好吃,而且那里全是韓國人(笑)
隨后我們誤入一條充滿昭和風情的小酒吧街,每家酒吧都很小,可以倚在吧臺上和老板面對面聊天,確實挺懷舊的,當時看不懂門牌號,也沒拍照,后來才知道,那是上世紀戰后時期的紅燈區,叫黃金街。
歌聲過后,我們離開繁華的商業街,來到安靜人煙稀少的西新宿區。這里是東京都政府所在地,也就是這里的“市政府”。它的總部大樓里,有可能是東京唯一的免費高層觀景臺——東京都政府南瞭望臺。這里的夜景不輸其他收費觀景臺,更重要的是人不多,也不冷。(我有點恐高,總感覺像是地震了,大樓都在晃動,嗚嗚!)
隨后我們繼續向南走,刻意不回頭,遠離游客如織的新宿站區,來到代代木站。這里的辦公大樓比較多,雖然是假日,但路上還是有不少拎著黑色公文包的上班族,個個都是很典型的“日本職員”。抱著吃宵夜的想法,我們走進了一家當地的連鎖居酒屋,里面正是日劇里常看到的場景——員工們下班后聚集在居酒屋里進行一天的“第二幕”,隨處可見“sugoi”、“yabai”等成語,都市劇照片照進現實。
第 2 天鐮倉~臺場
新年之前東京下了一場大雪,雖然我也想看雪,但畢竟要去鐮倉,還是希望能看到蔚藍的大海和遠處雄偉的富士山,幸好今天是個晴天。
不明白小謀書上的攻略為什么喜歡推薦從新宿站坐小田急到藤澤站,再坐江之電來回,不僅浪費時間,還得來回折騰。不管你住在東京東部還是西部,建議都不要買任何交通票,直接刷卡上車,到鐮倉站就行。沿著海岸線往西走,傍晚還可以去江之島看日落,好美啊!
到了車站,我們并沒有固定的計劃,只想悠閑地跟著人流走走,很自然地就進入了當地的小商業街小町通。這種日本的街道我們還是第一次逛,有點好奇,立馬買了當地小吃來嘗嘗,不過還是叫不出名字,就叫沙丁魚烤吧。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吃這種街頭小吃的話,一定要在店門口吃完,不然滿地油膩多汁的盤子和盒子都沒地方扔,因為街上沒有垃圾桶,哈哈。
這條小町通有緩坡,一直向上直到八幡宮。許多日本人來這里祭拜前鐮倉幕府的守護神。武士遺產仍然是這里的象征。
原本以為要回去趕火車,結果發現整個八幡宮和小町通是平行的,可以走樓梯下樓回到鐮倉站,這個設計對于“真正”的游客來說,真是友好啊。
江之電果然名不虛傳,常年擠滿觀光客,看這配色,還有那股古樸的感覺,符合你對日本電車的印象嗎?
我們開車到了長谷站,一下車就開始找吃的。我們選了一家叫長谷食堂的日本餐廳,主打沙丁魚蓋飯,小某書里的小超人吃的就是這個。奇怪的食物總是讓Y興奮不已。
吃飽喝足后我們又上山了,鐮倉山多竹多,所以鬼怪故事也多,上山雖然看不到小鬼,但可以一睹美景和悠久歷史。我們先去這里風景最好的長谷寺看梅花,再去高德院欣賞屹立700多年的日本國寶鐮倉大佛。回到江之電,這次是真的去看海了!
我們選擇在七里濱站下車,因為運氣好的話,從這里沿著海灘走就能看到遠處的富士山。不知道鐮倉的海灘算不算黑沙灘,但沙子很細很干凈,海水也和其他地方差不多。這里沒有比基尼,也沒有沙灘排球,但有人在沖浪,有情侶在散步,還有幾只快樂的小狗在奔跑。
當天能見度不太高,雖然看不到富士山的雪頂,但輪廓還是清晰的。下次有時間我會再去看你。
沿著七里濱繼續西行,就會到達最著名的鐮倉高中站。這里是多少人的青春歲月。我猜你走到這里,腦海里就會開始歌唱。(雖然我還沒看灌籃高手)以藍色大海為背景,黑黃色欄桿為焦點的日式鐵路道口,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此拍照。
之后我們又搭上江之電去追日落和晚霞,到達江之島站的時候,天空已經變成橙粉色,連相機都無法捕捉到的粉色。我們沒有爬上江之島,而是選擇坐在堤岸的臺階上,享受著晚風,看完整場日落秀。Y說,這不就是她夢里的場景嗎?
離開前,我們在藤澤站外吃了一頓當地的海鮮大餐。有生牡蠣,但味道不如中國的。Y喜歡生魚片,而C則喜歡煎鯖魚。油脂的香味讓人難以抗拒。
對于魚,我強烈推薦鱸形目(Doge)
吃完飯,我們坐東海道本線回到東京市中心,以為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所以決定去臺場,坐無人的海鷗線到臺場海濱公園,這里人很少,站在木棧道上放眼望去,能看到東京塔、彩虹橋、天空樹。
不用擔心逛完公園不知道去哪里,一條很寬闊的大道就在眼前,順著它走就深入臺場了。不得不說這個設計很巧妙,游客可以像傻子一樣在這里逛一圈。沿途可以看到富士電視臺總部大樓、Zepp 前等待偶像的一群女孩、以及臺場最受歡迎的高達雕像。既然來了,我們甚至還看了它每小時一次的“變身秀”,可惜沒有肢體活動,內容以燈光秀為主,比起橫濱的(即將被拆除)遜色不少。
如果你不是想放松和體驗當地生活,而是想看景點和購物的話,不建議特意來臺場,建議去之前先看看日本店鋪的營業時間,包括吃飯和購物...畢竟臺場的商場晚上9點就關門了!晚上9點?!
Day3 筑地-銀座-六本木-原宿-澀谷
東京一日,3萬步警告?
用腳丈量土地是我和Y的傳統,雖然很累,但Y愿意陪我一起去,謝謝~
雖然知道筑地市場已經搬到豐洲了,但我們還是去了早市。國慶假期剛結束,繁忙地區上下班的人很多。早班電車上的人也多了一些,但還是很守秩序,先下后上,上下扶梯都排著隊。可惜沒有碰到“推手”推人上車的搞笑場面。
從筑地站去往場外市場的路上,可以看到一座華麗又有特色的建筑,筑地本愿寺。后來才知道,這是一座仿照古印度建筑風格修建的佛寺,以前沒見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
筑地場外市場主要由商店和餐廳組成,如果想看到紀錄片中激情拍賣的著名場景,可能要去更遠的豐洲。筑地靠著這個場外市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們一到,就和美國人、東南亞人、歐洲人、韓國人一起排隊來到一家烤日本牛肉串店,買完之后,大家就站在店外的小圓桌旁享用,大家面面相覷,頗有趣味。
這里的餐廳、小吃店排隊的人很多,我們沒有湊熱鬧,只在市場內部逛了一圈。這里的攤位和國內的市場很像,有向外延伸的遮陽棚,干貨、海鮮等產品都擺在遮陽棚下,顧客不用進店就可以挑選購買。售賣的商品大多符合游客的喜好,一些更面向當地人的店鋪就安靜多了。可以看到日本老奶奶來買新鮮的蘿卜、青菜、牛肉,有點“原來是正經市場”的感覺,哈哈。體驗完,我們先溜走了,臨走前還不忘嘗嘗金槍魚壽司,別說,真的很新鮮,不過味道跟其他地方的差不多。
銀座距離筑地很近,從東銀座站到銀座站沿線步行即可。不過作為世界三大繁華中心之一,銀座有八丁目,英文是八條街,想一次性逛完不太現實。最受游客歡迎的,大概還是銀座四丁目,這里奢侈品店林立。如果要在這里導航,不妨搜索“精工之家銀座”,是由日本老牌百貨“和光本館”改造而成的鐘樓,如今已成為銀座的新地標,連接著這里的舊繁華與新繁華。
走到鐘樓時,正午十二點,一陣悠揚的鐘聲響徹繁華的街道上空。我忍不住用手機拍了幾張“現場”的照片,突然發現了民族品牌海爾的廣告牌。聽說它是2003年在銀座首次亮起的,見證了日本商業的演變。
雖然沒有在這里購物,但我們好奇地去了一家商場的一樓。香水味和暖氣撲面而來,暖光燈明亮。一個字,高端。一樓賣戒指和珠寶,收銀員很熱情地招攬顧客。我們手拉手走一圈,注意價格。我們發現,在“亞洲最貴的地方”銀座,如果不進奢侈品店,價格還挺正常的。相比歐美品牌夸張的溢價,日本品牌戒指真是“良心”。
在銀座吃一頓,是每一個看過《孤獨的美食家》的觀眾都夢想的事情。這里的餐廳大多隱藏在人跡罕至的小巷里,只有小小的招牌,很多“高級店”都需要預約。想要提前預約的朋友不妨看看我之前的行前攻略。預約方式主要分為官網預約和平臺預約。祝大家來日本,不要錯過自己喜歡的餐廳。選擇在銀座走進去,因為節假日非常火爆的店,真的很難預約到。不那么火爆的店,還不如隨機開個盲盒,豈不是妙不可言!
在一條看似荒無人跡的小巷里碰了好幾次門釘后,我們終于被一家天婦羅餐廳“收留”了。天婦羅正是我們這次旅行想嘗嘗的東西。Ginza Ten-As,我們可能是當天的第一批顧客。面對空蕩蕩的場地,我起初有點膽怯,但很快一對年輕的韓國夫婦來了,隨后是一對中年日本夫婦。中國、日本和韓國夫婦都在場。
雖然廚師不是“天婦羅大師”,但他對食材和炸天婦羅的嫻熟處理確實顯示出他是大師。一碗套餐包含的食材非常多,除了最經典的炸蝦,還有炸魚、貝類、炸野菜等。雖然我不太喜歡油炸食品,但新奇的炸食材和高昂的價格還是讓我決定我們兩個人點這個。
六本木本來不在我們下午的行程之內,但考慮到時間還早,我提議去看看東京的“富人區”,于是我們又去看了看東京塔。
在森美術館看了大蜘蛛,看了東京塔,路過國立新美術館,說想去青山陵園,被Y拒絕了。下一站:明治神宮。
作為東京人必去的景點,明治神宮被視為日本現代與當代的交匯點,是東京參拜人數最多的神社。從第一道鳥居進入,南面的參道兩旁樹木參天,百鳥翱翔。在繁華鬧市中,確實能感受到一絲寧靜與安詳。
聽說運氣好的話還能碰到在這里辦婚禮的日本情侶,可惜我們沒有機會看到,畢竟是工作日,大部分面孔都是西方人,可能是看了旅游APP才過來的吧。我們在寺廟外坐了好久,看著寺廟前情侶的楠木旁人來人往,感受到一種都市里特別的寧靜。
離開神社后,我們想著既然面積這么大,應該還可以去其他地方看看,于是就沿著側邊的林間小路往宮殿的后面走去。往北走的路上幾乎沒有游客,有幾位拿著長弓的女性從我們身邊走過。我猜后面肯定是弓道館。北邊還有一間寶物館,想看看他們藏了什么寶物,結果發現那里關門了。
晴朗的天空和溫暖的陽光讓Y躺在寶物館前的草地上,旁邊有幾位日本家庭主婦推著嬰兒車,笑嘻嘻的,我也坐下來給日本市民拍了照。
我們沒有回去,而是從西口出發,前往神社旁邊的代代木公園。在夕陽西下時走在這條路上,就像是走回日劇里的公寓一樣。住在代代木公園旁邊一定很舒服。出于好奇,我搜索了附近公寓的價格。其中一套是90年代建造的,面積20平米,年租金6萬人民幣。如果要買的話,要100多萬人民幣。
代代木公園是當地居民也會去的都市公園,有中央大草坪、狗狗公園、櫻花園等。下午我們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實在是太累了,就坐在草坪上看人們遛狗、散步、扔棒球……因為還沒到春天,樹上還沒有花,小草也還是枯黃的,但公園里的感覺并不蕭瑟,反而有種冬日陽光明媚的清爽。
本來想去看看《東京愛情故事》相遇和離別的地方,但是沒找到,走了好久,我們又回到了出發點,明治神宮大鳥居前。
原宿和澀谷在我心中原本是同一級別的。夜幕降臨,這里的商業氣息已經蠢蠢欲動。原宿沒有銀座那么高端,這里更多的是運動和快消品牌,顯得更年輕更接地氣。來到日本,說要嘗嘗一蘭拉面,讓大家欣喜若狂,但狹小的空間和豬骨的味道實在沒能讓我達到高潮。后來經過一番對比和論證,我確認正宗的日本豬骨面就是這個味道,不過那是后話了,我還是更喜歡國內改良版的……
澀谷距離原宿很近,一天就可以逛完。澀谷有著名的十字路口,還有著名的觀景臺“Sky”,曾在很多電影和社交媒體視頻中出現過。說澀谷是東京的中心,也許一點也不為過。
路口開放的時候,滿滿都是黑頭,我們跟著人流走,沒覺得擁擠,如果找不到路口在哪,可以搜“”,名字還是很貼切的。
因為前幾天她在東京巨蛋開演唱會,涉谷中央大街上到處都是泰勒·斯威夫特的元素,現場播放她的專輯為她加油助威,歌曲的力量如此之大,影響力如此之廣,我們走在街上都能和來自不同國家的路人一起唱。
這里的商場和商店很多都只營業到晚上 9 點,有些甜品店甚至只營業到晚上 6 點,如果要去的話,一定要注意時間。經過一天的徒步,我們早早地坐上回酒店的電車。回到神田站時,我們偶然發現了之前旅行前攻略里埋下的彩蛋“明治書店”。不管這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新世界,我和 Y 去參觀后都震驚了。
回到酒店后,我實在忍不住一個人去便利店,原因無他,就是想買蔬菜汁,因為在東京,除了卷心菜沙拉,我真的沒吃過其他蔬菜!
第 4 天 上野 - 淺草 - 秋葉原
我帶著一個問題來到日本:早餐吃什么?Y說:當然是飯團啦!
前兩天早餐確實吃過各種飯團,比蛋糕方便又好吃。今天Y打算嘗試一些新奇的,翻了幾本書后,我們精心挑選了今天可以去的咖啡店“蛋寶寶咖啡”。
這些咖啡店真的很酷,在美國叫chill,在中國叫。為什么?因為他們早上10點才開門。我們到的時候,只有幾對歐美情侶在排隊。
這家店位于鐵路高架橋下,這種風格的店在東京很常見,因為到處都是鐵軌,鐵路是日本很典型的街區,我們不想排隊,所以選擇深入里面看看。
這些街區大多由低矮的建筑和單行道組成。同時行人很少,但店鋪種類繁多,有餐廳、面館、美容院、紋身和珠寶店以及澡堂。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三個地方是:
第一處是一所托兒所,我們路過時看到兩名保育員正準備推著嬰兒車出去散步,其中一人坐在嬰兒車里,另一人則背在背上。這樣的配置,在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東京,育兒壓力還是很大的,畢竟日本并沒有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傳統。聽說現在東京的托兒所都很難找位置了,很多太太們都被迫放棄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婦。
第二處是一處施工現場,雖然只是二十多平方米左右的小場地,但周圍還是擺滿了干凈的白板,板子上顯眼的位置貼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施工方、開工時間、竣工時間、工期等。雖然還沒有開工,但外圍確實看上去比較整潔。
第三處是一家新開的店鋪,當天正好在舉行開業典禮,男男女女站在門前,鞠躬握手,拍背問好,大家都穿著黑色西裝,客人還被贈送胸花,門邊擺滿了花圈……這一幕要是發生在中國,真的會讓人覺得,兩個國家的文化如此相似,卻又如此矛盾。
回到咖啡店,我們坐在窗邊開始排隊點餐,客人大多是外國人,還有兩個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女士,能悠閑地吃一頓飯也不錯。這里的雞蛋三明治和咖啡都很不錯,都得到了Y的高度評價。
2月并不是游玩上野公園的最佳時節,現在組織老年人和小學生參觀各種博物館的游客較多,公園內冬櫻盛開,寬闊的中心廣場和噴水池給人留下了極佳的印象。
這次來東京國立博物館主要就是因為這里被稱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想必是集多種元素于一身,遠遠望去,日式與西式的建筑風格融合在一起,就已經非常氣派,讓人眼前一亮。
不幸的是,在我仔細訪問了主要的博物館之后,我對東京國家博物館感到失望。使觀眾逐漸失去興趣。
盡管我不會說不建議這樣做,但如果您對藝術不太感興趣,我不建議您在這里認真花太多時間。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經過了,到達了Tokyo的最古老的寺廟,今天是情人節。
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倆都餓了,我們渴望在路邊吃東西時尋找東西。在這里意識到強制性的飲酒量。
我聽說您可以在中品嘗真實的,但我發現的食物是過時的,我們發現這個地方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日本的Otype再次加深。
吃了一些“本土”的雞肉和內臟的雞蛋,我們相信菜單上的強烈推薦,并訂購了我們旁邊的桌子上的魷魚墨水,這是一個黑色的混亂。
我們不知道坐在我們旁邊的兩個人是從我們的角度聊天,他們聊天了。這是行動的,這個場景向我證實,日本男孩和女孩在日本戲劇和漫畫中的對話是真實的。
繼續向南,我們從回到了,盡管我們在車站附近呆了三個晚上,但我們并沒有真正訪問過電氣街,所以今天我們有機會“下車”并參觀。
路上有許多可愛的(性感的)日本女孩,用夾子分發了傳單,基本上是為無限的飲料酒吧索取業務。
但是,一旦電梯門打開,我就召集了一個勇氣,當時我很快就會看著我很有禮貌,讓我們在這里散發出一點點,而是讓我們一點點,所以我仍然很有禮貌。那一刻。
如果您來到看一些“令人興奮的”,那么您也可以在小米上搜索“ Green ”。
我們今晚擁有的蒙賈亞木()的一部分有點小,我和我渴望午夜零食。
Kinki分會預覽:下次我來日本時,這次旅行的最后三天我一定會去找舒適的旅行感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