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安徽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赴水東鎮“棗紅波光,夢影梳鄉”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宣城市中良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參觀水東鎮蜜棗產業工廠,并對其負責人李超進行了專訪,深入了解蜜棗的發展現狀。
李超,90后,他所經營的宣城市中良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公司 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市場為導向,狠抓產品質量,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所注冊的“水東牌”蜜棗先后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和“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
蜜棗香千里,甜入萬戶家。甜蜜古鎮,棗來水東。水東鎮是中國著名棗鄉,蜜棗是水東鎮一張亮麗的名片。水東蜜棗的色澤金黃如琥珀,口感香甜可口,深得廣大民眾的喜愛。水東鎮蜜棗產業歷史悠久,據宣城縣志記載,水東蜜棗的生產加工工藝有四五百年歷史。水東鎮土壤富含硒、鈣元素等微量元素,其中鈣含量尤為突出,水東棗也因此品質優良,營養豐富。
李超心潮澎湃地向實踐隊員們介紹,“水東鎮青棗的品質在全國范圍內來講的話可能是最好的,不論是口感、做出來的顏色還是營養價值等方面,這也是水東棗相比其他棗在單價上高,卻還能夠在同產品中遙遙領先的原因。”他著重強調:水東棗是中國唯一一個經過加工后被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
水東蜜棗,不僅承載了宣州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典范,它以其獨特的地理印記和數百年的工藝傳承,深刻展現了水東地方食品的獨到之處。
傳承祖輩業,開辟新賽道。在訪談過程中,李超提到自己回鄉接手經營蜜棗產業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接續家族企業的香火。作為第六代非遺傳承人,正值而立之年的李超,表示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來傳承好這一技藝。
據李超介紹,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飲食習慣不同,因此,目前蜜棗產業分兩大板塊,一是原始傳統的水東蜜棗,消費群體主要是中老年人;二是作為休閑零食的獨立包裝的蜜棗,這類蜜棗基本都是低糖,甚至是無糖的,消費群體主要是當代年輕人。水東蜜棗采取的這種劃分消費群體的手段,在最大程度上留住了消費者。
實踐隊員們在交談中還了解到,該企業注冊了水東商標,消費群體相對穩定。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下,水東蜜棗的銷售渠道也在不斷拓寬。水東蜜棗不僅承載著濃厚的文化歷史,更在現代名牌的助力下,展現出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魅力。
李超認為企業應當積極主動與政企合作,并與旅游公司、旅游景點的對接,合理利用水東地區的旅游資源,讓景區與棗產業相掛鉤,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通過傳承與創新的完美結合,水東蜜棗產業漸漸有了一條獨一無二的發展道路。
專研蜜棗藝,展望非遺路。“我是一名手藝人,更是‘守’藝人”,李超語重心長地對實踐隊員們強調。李超雖然在對水東蜜棗進行了改良,但是沒有丟棄非遺制作工藝的內核。“我們打算升級棗產品,進一步提高蜜棗的品質,提高它的價值,對蜜棗進行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擴大蜜棗的市場范圍。”他興致勃勃地訴說著自己的計劃。
同時,他也向我們坦白:蜜棗行業本身呈現出一種走下坡路的趨勢,這樣的傳統行業會因為利益過小而無人愿意從事。可是在李超眼中:不論文化還是精神,存在即合理。水東蜜棗傳承需要新鮮血液,年輕人應該有擔當,有責任扛起非遺傳承的重任,撐起非遺的一片天,把文化堅守下去。
通過這次專訪,不僅讓實踐隊員們了解到水東蜜棗背后濃厚的皖南文化底蘊,也感受到了一位非遺傳承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責任。在未來的日子里,水東蜜棗,這一非遺文化仍將在傳承與創新中繼續書寫它的甜蜜故事,非遺文化將會在守正創新的路上走向光明的遠方。
(“棗紅波光,夢影梳鄉”赴宣城市水東鎮文旅融合筑夢鄉村振興調研實踐團隊 王瑤 徐燕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