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是國家發展的生力軍與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因此我們在這一戰略的實行下必須挺膺擔當。事實上大學生在鄉村振興農產品中的貢獻對于鄉村戰略目標和大學生自身的成長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蒲菜韻味長,文化源流深。在社會實踐中,實踐團隊成員深入了解農產品蒲菜具有以下重要意義:文化傳承方面,蒲菜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歷史傳統,大學生的了解有助于傳承和弘揚這些獨特的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學術研究角度,蒲菜的種植、加工、營養價值等方面都具有研究價值。大學生通過深入了解,可以拓展學術視野,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社會認知層面,了解蒲菜能讓大學生更好地認識農村、農業和農民。增進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民生活狀況的了解,培養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和責任感。
賞蒲菜姿態,悟愛國情懷。相傳在南宋時期金兀術南侵,梁紅玉和丈夫韓世忠鎮守淮安,在被金兵長期圍困的情況下,軍糧斷絕。梁紅玉偶然發現馬在吃蒲莖,便親自嘗試,發覺蒲菜可食。于是,她發動軍民采集蒲菜,以此解決了軍糧問題,最終擊退金兵,從此,蒲菜便有了“抗金菜”的美名。
助農直播情,鄉村振興夢。大學生實踐團用自己的獨特的青春視角去講述蒲菜背后的故事,首先,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互聯網思維。他們熟悉各種新媒體平臺和直播工具,能夠運用新穎的創意和獨特的表現形式來吸引觀眾。其次,大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再者,大學生對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有較為敏銳的洞察力。此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熱情也為助農直播注入了活力。他們積極投身于助農事業,用真誠和熱情感染觀眾,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人關注和支持農村發展。
投身實踐路,鑄就未來夢。大學生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大學生實踐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對于個人成長而言,實踐能夠幫助大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社會層面,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有助于了解社會需求和民生狀況,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奉獻精神和關愛他人的意識。從教育角度看,實踐是對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延伸,能夠豐富教育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張煦涵)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