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夏日的陽光熾熱而燦爛,我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與熱忱,跟隨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自強思源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投身到了傳播紅色文化的支教之旅中。這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感動的旅程,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
當我第一次踏入那間略顯簡陋但充滿生機的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清澈明亮、充滿好奇和期待的眼睛時,我瞬間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責任的重量。此次支教,我肩負著向小朋友們傳遞紅色文化、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撒紅色種子的重要使命。
在支教的課堂上,我竭盡全力用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們展現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巨大魅力。從講述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事跡,到深入解讀紅色經典詩詞的深刻寓意,再到引領孩子們一起唱響激昂奮進的紅色歌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了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和熱情回應。
記得有一次,我給孩子們講述劉胡蘭的壯烈故事。劉胡蘭在敵人的威脅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最終英勇就義。當我講到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毫不畏懼,毅然決然地選擇為了正義和理想犧牲自己時,孩子們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敬佩和堅定。我問道:“小朋友們,我們要向劉胡蘭姐姐學習什么呀?”他們紛紛舉起小手,爭先恐后地回答:“要勇敢,不害怕困難!”“要愛國,保護我們的國家!”那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紅色精神的火苗在他們幼小的心中開始萌芽、燃燒。
還有一次,我教孩子們誦讀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這首詩描繪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的英勇豪邁。起初,孩子們對詩詞中的一些詞匯和表達感到陌生和困惑,但通過我耐心細致地解釋每一句詩的背景和含義,借助生動的圖片和精彩的故事,他們逐漸感受到了紅軍長征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當大家一起充滿激情地大聲誦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時,那整齊而有力的聲音仿佛穿越時空,與當年的紅軍戰士們產生了共鳴。那一刻,我知道他們對長征精神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自強思源 盧琪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