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陜西渭南韓城市一男子發布實名視頻,舉報當地一資源再生企業違規施工、破壞環境,致70萬噸垃圾流入黃河,當地環保部門對群眾舉報視而不見,充當企業“保護傘”,視頻引發關注。(2024年9月1日澎湃新聞)
陜西渭南某企業利用合法手續的環境治理項目,被人實名舉報向黃河倒入70萬噸垃圾,當地環保部門充當保護傘,對所發生的事件視而不見,這樣的事件出現,確實讓全國人民意外,黃河作為母親河,全國各地政府部門都應該努力保護好黃河,讓母親河好好為中國人民造福,怎么會在陜西出現相關的企業以治理環境為名,將大量的固定垃圾不按規定填埋,造成大量流失流入黃河的事件出現呢?要當今時代,從黨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都相當重視環保工作,這樣的事件出現可能嗎?
企業環境治理破壞母親河,讓百姓想來有些不可信,但是實名舉報卻實打實地存在 ,并且舉報者是拿著身份證通過網絡實名舉報的,能夠這樣做是完全要負法律責任的,舉報者不是三歲的孩子,這個道理肯定懂。再者就是舉報者所舉報的內容是有證據的,而這些證據,是當地百姓能夠看到的,舉報者如果不知情,如果沒有對環境保護的責任心,他怎么會做出這樣的事件來呢?他也曾經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反映過這些問題,當地政府部門根本沒有對事件重視,如果涉事企業沒有保護傘,豈能夠做出如此損害環境的重大事件來嗎?舉報的事件并非是空穴來風。
因為環保問題相關的企業被地方百姓實名舉報的事件在當今社會還是不少的,并非是偶發事件,并且哪一起舉報事件出現后,當地政府,上級政府部門,甚至是有責任心的媒體介入,這舉報事件又有多少不做實的呢?在今天,知情人所舉報的事件也是相當突出,其事件出現也是令人發指,舉報中指出涉事公司利用合法手續的環境治理項目,該項目存在防滲防漏問題,項目僅簡單鋪設一塊防滲布,且地基未經夯實就投入運營。一個月左右時間,傾倒粉煤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共計70萬噸以上,且這70萬噸混合固廢,沒經過層層碾壓,導致下雨后各種塌陷、深坑,施工嚴重違規。此外,壩體設計跟要求不符,導致每到雨季,已填埋的粉煤灰被雨水沖刷,順流而下沖向黃河水域。在舉報的視頻中,其問題更是觸目驚心,林地下方土壤裸露,山體有被挖掘痕跡,地面有大量車輪碾壓印記。有畫面顯示,地面多處出現塌陷,塌陷處土壤顏色呈深灰色。一段未標注拍攝時間的視頻中,疑似粉煤灰混合廢物隨雨水沖出。相關媒體記者實地走訪地方百姓,百姓回應說,下雨滑坡、塌方嚴重的時候,一些固廢把縣道都堵住了。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相關的企業在垃圾處理工作中存在著違法違規問題,為什么當地環保部門卻一直不能發現呢?
男子實名舉報企業向母親河倒入70萬噸母親河,媒體介入,當地環保部門的回應希望不要坐在辦公室里打著官腔回應。事件擺在那里,當地環保部門早應該重視,視頻舉報的地方如果是環保局的領導干部,真還需要一一去比對嗎?真不能夠做到對地理位置胸中有丘壑嗎?在沒有對問題進行全面排查的話,就能夠憑著項目有19米高的阻攔壩,就可以信心滿滿地保證沒有填充物外露或者是泄露問題嗎?如此工作作風,可曾是實事求是。
男子實名舉報企業向母親河倒入70萬噸母親河,同時舉報內容還提到當地環保部門做保護傘,那事件應該由上級政府部門和環保部門介入,看男子所舉報的內容是不是真的呢?在此事件中,不能光憑當地環保局的一面之詞,將事件調查清楚,到底是黑是白,誰應該負法律責任,都應該給關心此事件的全國百姓一個交待。黃河是全國人民的母親河,黃河被污染就是全國人民的敵人,在這一事件中當地政府部門必須要給一個有力的回應,這是對自身工作的負責,同時更為母親河負責。(苗鳳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