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美麗鄉村·點綠成金”暑期實踐隊,開啟了前往陜西省商南縣、周至縣、綏德縣的調研征程。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實踐隊親眼目睹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和諧共融的生動實例,深切領悟到綠色發展對于鄉村振興的關鍵意義。
初至商南縣,宛如踏入精心繪就的綠色畫卷。溪流潺潺,鳥鳴悠悠,生機盎然。這里生態種植基地蓬勃發展,農民運用科學種植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讓土地回歸自然。綠色農產品不僅滿足市場高品質需求,更為農民帶來豐厚收入,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實踐隊繼而抵達周至縣,該縣豐富田園經濟綜合體業態,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各類資源要素,持續探尋“兩山”轉化路徑。
隨后行至綏德縣,村民傳承紅色基因,加快生態治理,塑造出“以紅帶綠促發展·打造宜居新家園”的新型發展模式。 從陜南到關中再至陜北,實踐隊深刻感受到鄉村生態產品的旺盛生命力。這些綠色產業不僅帶來切實經濟收益,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與希望。
在與多地村民、政府工作人員及企業負責人的交流中,實踐隊深切體會到他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認可與踐行。村民們講述了因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產業而帶來的生活巨變,從往昔貧困落后到如今小康生活,用親身經歷詮釋了生態與經濟和諧共生的可行性。政府和企業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核心力量,通過制定合理政策,引導產業結構綠色化、生態化轉型;借助技術創新,提高生態產品附加值,讓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
此番深入陜西各地調研后,實踐隊內心信念更加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綠色發展道路,正是引領鄉村振興走向璀璨未來的光明大道。鄉村振興的宏偉畫卷正待新時代青年奮筆描繪,其中,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將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故而,需持續鉆研,不斷探索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竭力找尋更多契合鄉村實際、富有創新活力的綠色發展模式。
(長安大學 何怡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