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男子月薪3000,網貸60萬打賞女主播,榜一大哥變身外賣小哥還債”的新聞上了熱搜,再次引發網友對“網絡直播打賞”的討論。近年來,類似“普通人花費巨款打賞主播”的事件屢見不鮮,對象涉及包括未成年人在內的各個年齡層次,無不例外,事件里的主人公們在回過神來后都是追悔莫及。
為何會存在超出能力范圍的直播打賞?網絡直播究竟有什么魔力,讓無數人如此上頭、入坑?首先是網絡主播的引導。打賞功能讓流量得以迅速變現,部分主播為博流量不惜擦邊、鉆漏子,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機混入其中,開始在這里尋找獵物,哄騙目標打賞,滋生出披著直播外衣的犯罪詐騙。其次是虛榮心的滿足。主播和網友的稱贊恭維、成為“神豪”后進出直播間的特效排面……帶給人強烈又短暫的快感,令人上癮。三是監管的缺失。一方面平臺主體責任缺失,對于某些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變相默許了問題的存在;另一方面,網絡監管部門也缺少強有力的監管舉措,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規范直播打賞,才能讓網絡直播行業迎來良性發展。對于我們每一位網民,要自覺遵守網絡行為規范,此外,在網絡世界得到快樂的同時,也應多關注現實生活,培養廣泛、健康的興趣愛好,謹防沉迷網絡直播。對于直播平臺,應自覺擔負主體責任,建立投訴舉報機制、資金追回機制,及時處理問題直播,同時也要放眼長遠,鼓勵創新并積極培育各領域優質主播,優化內容,向高質量轉型。對于監管部門,應不斷完善監管體系,積極推動相關法律細化,讓偷稅漏稅、詐騙等行為失去生存的土壤。
網絡直播行業方興未艾,未來可期。規范直播打賞,優化網絡環境,期待網絡直播為大眾提供更精良的作品、更便捷的生活體驗,迎來更好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