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經成為整個人類共同的認識。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致力于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諧共生,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來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綠色低碳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堅持的是綠色發展,追求的是可持續發展。這一思想體系強調,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生態文明建設,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基石。它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強調在經濟發展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生態文明建設不僅要求我們在政策制定上體現綠色導向,更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全社會共識。
創建文明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城市綠色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包括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強化城市生態功能,提升城市綠化水平,推廣綠色建筑,發展綠色交通,實施垃圾分類,提升城市環境質量,讓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
可持續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終極目標。它旨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同時不損害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釣而不綱,弋不射宿”這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效益,也要關注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平衡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為后代留下一個綠色、健康、和諧的生存環境。
綠色發展,引領未來;生態文明,共筑夢想。九萬里風鵬正舉,新時代綠意蔥蔥。讓我們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推動可持續發展,努力創建文明城市。讓我們的城市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讓人民群眾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麗宜居的地球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黃石市黃石港區 張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