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整合長興縣河長制發展及水治理蝶變,于晨光熹微之際,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浙美青傳實踐隊湖州分隊前往長興縣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和走訪調研。盛夏如火,實踐隊員們以火熱青春比肩熾熱盛夏,一同走入煙雨江南感受水生態治理的涅槃故事。
水體治理譜新章
碧波蕩漾處,清流繞村流。漫步于精心治理的河道之畔,一幅幅水體治理的壯麗篇章正徐徐展開。
實踐隊隊員的腳步輕踏在長興縣新川村的土地上,仿佛踏入了一個夢幻般的生態詩篇。從21世紀初灰蒙蒙的煤山籠罩的牛奶河到如今青山環抱的碧波,水體治理的切實成效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2003年以來,新川村在“八八戰略”和“兩山”理念引領下,護好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新川由一個“革命老區、貧窮山區、傳統工礦區”蝶變為”綠色工業園區、富饒生態庫區、美麗旅游景區”,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地。
漫步至合溪水庫之畔,光耀村靜靜坐落在那里。光耀村的吳書記用手機向我們展示著“河長在線”的具體操作方法,展現著水利數字化改革的“硬核”成果。合溪水庫,一座以防洪為主,集供水、灌溉、生態等綜合利用為一體的水利民生工程,以“智慧合溪”平臺為核心,不斷提升著運行效能。
水體治理譜新章,在長興縣這片充滿詩意與夢想的土地上,我們見證了水利數字化改革下生態治理的奇跡與力量。愿這份美好能夠永遠延續下去,讓清澈的河水永遠流淌在人們的心間,成為一首永恒的生態贊歌。
岸線治理繪新景
碧波輕撫岸,翠色延綿開。實踐隊一行,帶著對生態治理的深切關注,踏入了長興縣水利局河湖管理科的門檻,與朱飛科員展開了一場關于岸線治理的深度對話。長興縣因河制宜開展疏浚整治、圩堤加固、生態護坡等河道整治措施。
隨后,實踐隊踏上了前往新塘村的旅程。一踏入這片土地,便被眼前煥然一新的岸線景象所震撼。曾經雜草叢生、雜亂無章的河岸,如今已變得整潔有序,綠意盎然。岸線治理的成效在這里得到了最直觀的展現,仿佛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共同繪就的一幅新景。
“筑堤壩清河道,水美田美鄉村美”,在新塘村這片熱土上,這句話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太湖街道的河岸截污、河內清淤、生態修復等舉措,以及那7.2公里河道美麗改造活動,無一不彰顯著長興縣對于岸線保護與治理的堅定決心與卓越成效。實踐隊員們深刻感悟到,正是這些因河制宜、科學施策的治理之道,才換來了今日“水美田美鄉村美”的和諧景象。
長興各地的岸線治理,更是為“一江清水入太湖”的宏偉目標開辟了新路徑,它像一座橋梁,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讓清澈的河水成為連接人心、滋養大地的生命之源。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人與自然的故事仍在繼續,而那份對美好生態的不懈追求,將永遠激勵著后來者不斷前行。
生態旅游寫新篇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行走山水長興間,一幕幕生態畫卷映入眼簾。近年來,湖州長興縣在全面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下,成功將水生態修復與生態旅游緊密結合,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
百堰臥溪,溯水安瀾。實踐隊走入長興縣在北橫港蘆圻漾、七斗漾等區域,目睹修復后的水生態環境,近距離觀賞了荷塘人家景觀與“水韻湖城”親水生態空間。這段因水而美,因水而行的征途,都被印刻成文明的記錄。飛鳥游魚,鋪展底蘊,繪就一幅流動的水墨畫。一座座生態浮島、一片片青翠濕地,形成秀美的水域風景長廊,編織不期而遇的生態之美,泛起見山望水的鄉愁。
此外,實踐隊員們還步入水口鄉,這里自然風光秀美,顧渚山上毛竹林隨風搖曳、金錢松挺拔入云。走過石板路,坐在老樹下,溪邊的清澈倒影映入眼簾。實踐隊員邂逅成群美麗的白鷺,尋覓到珍貴的穿山甲蹤跡,感受充滿原始野生的驕傲?!颁镐覆恢菇由保谒卩l,在周而復始的夏季,實踐隊員們聆聽自然萬物繁衍生息,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
執法監管煥新顏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砥礪奮進,十年滄桑巨變,十年破繭成蝶。
為了解執法監管的發展過程與實際具體實施辦法,實踐隊采訪了長興縣水利局河長辦的傅科員,“我們要求各級河長辦落實專職人員,每日去對他們轄區內的河道進行巡查,然后重點檢查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違法建筑、違法排污等問題,巡河發現的問題及時交辦督辦?!彼指鞑块T以持之以恒的決心經過積極探討和走訪調研,制定了一系列督查、監管措施,為長興縣水質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防勝于治,教勝于誅。通過群眾發現問題主動“說”,河湖長即時“查”,責任單位協同“辦”,處置結果按時“評”這一套“說、查、辦、評”制度,長興縣深化水生態執法監管,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生態修復抒新貌
堅持向“綠”而行,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長興縣通過統籌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讓河湖水體從“臟亂差”向“凈靚美”蝶變,繪就河湖嶄新畫卷。
實踐隊實地走訪了長興縣洪橋鎮七斗漾,共同見證了水域實施截污納管、清理河道,并結合生態修復和污水零直排的改造提升工程。洪橋鎮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奮力推動長興縣水生態高質量發展。如今,在白鷺島公園內,流水潺潺,白鷺紛飛,也從側面反映出近年來洪橋鎮從生態破題,用綠色回答,還人民群眾以“開窗賞繁花、出門見森林”的幸福感的決心與毅力,奏響了“綠色圓舞曲”。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長興縣積極推進水域整治,抒寫水生態環境修復新篇章,使得城鎮環境煥然一新。
結語
至此,“水澤長興,智化江南”實踐隊的征程暫時告一段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在途中邂逅奇遇,拓展認知的維度。在這場跳出大學課本的實踐旅行中,我們與風同行,觸摸山川的心跳;與友為伴,共度美好時光;與己共歷,尋找生命的意義。抵達是一種幸運,出發才是勇氣。向外探尋,向內思考;向下扎根,向陽生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