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產生量日益增長,垃圾分類成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的關鍵舉措。它不僅關系到城市環境的改善,更直接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與福祉。因此,加強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度,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手護山河,綠水青山”小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主動擔當起這一責任,希望通過此次活動,激發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共同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開展。
啟程;夢想與責任并肩
在暑假之初,“手護山河,綠水青山”小隊12名充滿熱情與活力的青年志愿者將開展近一周的垃圾分類實踐活動。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專業背景,但共同懷揣著對環保事業的熱愛與責任。經過開始前一段時間緊密籌備,包括制定詳細計劃、準備宣傳材料、聯系社區負責人等環節,團隊滿懷激情地踏上了社會實踐的征途。
深入基層:垃圾分類知識普及
七月份的張家港正是炎炎烈日,正是蟬鳴鳥叫的季節,實踐活動的第一站,“手護山河,綠水青山”小隊來到了學校附近的楊舍鎮錦繡社區。在四通八達的社區小道上,青年志愿者們充滿激情地穿梭于其中,向過往的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并耐心解答他們關于垃圾分類的疑問,甚至親手示范如何正確分類垃圾。每一次的講解,每一次的示范,都是對責任的踐行。同時,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居民在垃圾分類中的實際困難,志愿者們還分組走進居民家中,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幫助。他們詳細詢問居民在垃圾分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接地氣”的服務方式,志愿者們不僅傳遞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更傳遞了關愛與溫暖。當然,為了應對各種難題,少不了豐富的垃圾分類知識,所以團隊負責人提前組織了垃圾分類培訓,通過這種更加全面且正式的方式,讓青年志愿者們掌握了更多垃圾分類的正確方法。
校園行動: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隨后,實踐團隊將目光投向了校園。他們利用宣傳單、海報、橫幅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同時,團隊還聯合學校后勤部門,在食堂、宿舍樓等區域增設了垃圾分類指示牌,團隊成員耐心地向過往的同學們講解相關的知識。
20240704 “手護山河,綠水青山”小隊成員向過往同學講解垃圾分類知識 謝祥 供圖
為了讓學生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團隊還特別設置了同學采訪這一環節,詢問他們是否了解什么是垃圾分類?對垃圾分類工作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和相關的改進建議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同學們對于學習垃圾分類的興趣,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將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過與同學們的深入交流,我們了解到,大部分同學對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和分類標準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他們不僅能夠準確區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還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垃圾分類。有的同學還提到了學校開展的相關教育活動,如垃圾分類知識講座、主題班會等,這些活動對于提升同學們的垃圾分類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
創新實踐:科技助力垃圾分類
在實踐過程中,團隊還積極探索科技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他們利用智能手機APP等科技產品,為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解決方案。團隊負責人深刻懂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熱情地與社區負責人探討他們各自在垃圾分類智能APP的使用心得和體會,以便更有說服力向居民們提供最為簡易的垃圾分類的智能產品。
在此次垃圾分類的社會實踐之旅中,“手護山河,綠水青山”小隊成員們共同繪制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環保畫卷,每一筆都凝聚著對美好家園的深情厚誼,每一劃都閃耀著綠色生活的璀璨光芒。此刻,讓我們帶著這份珍貴的記憶與收獲,滿懷希望地邁向新的征程。
(江蘇科技大學 楊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