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為更好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鄉村基層建設,8月20日-8月23
日,來自湖北大學的“攬勝紅色將軍鄉”——振興將軍故里實踐團隊選取乘馬崗革命老區作為本次的實踐地展開實踐,團隊七人秉承“學習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理念對乘馬崗展開調研實踐。
“回望紅色歷史”乘馬崗鎮,位于湖北省麻城市西北部,是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一片紅色圣地。這里走出了26位開國將軍,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鄉”。 在這片土地上,流傳著許多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它們見證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奮斗和無私奉獻。本次實踐地點經由三條半槍歷史紀念館,戰斗紀念館,乘馬會館以及麻城烈士陵園,通過對紅色故里的探索與凝望,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勇敢與敬意,體驗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歷史厚重。
在歷史的深處,乘馬崗鎮以其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英勇的革命歷史,成為了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時乘馬崗鎮以多種形式開展紅色文化學習活動,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作為后輩的我們通過游覽紅色文化寓居地,追尋紅色足跡,以實地尋訪和調查問卷的形式來探究紅色歷史文化在乘馬崗的生存與發展。
“聆聽紅色故事”通過團隊的實地采訪村民和歷史博物館記錄觀察等,我們知曉了許多紅色故事,乘馬崗鎮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孕育了眾多革命先烈,誕生了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革命武裝力量,被譽為“中國第一烈士鄉”和“中國第一將軍鄉”。這里走出了王樹聲、陳再道等26位共和國將軍,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成為了激勵后人的寶貴財富。乘馬崗鎮作為紅色老區,其歷史可追溯到黃麻起義。1927年11月,以麻城農民自衛軍為骨干的農民武裝,從乘馬崗出發,參加了黃麻起義。此次起義為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后,乘馬崗鎮成為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依據當地村民的實地采訪問答,他曾回答道,乘馬崗鎮走出了許多開國將軍,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叱咤風云的故事,如“正派的糧草官”肖永正,在紅軍長征途中,將自己的棉衣脫給房東老鄉穿,自己只披了條草袋。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動了徐向前總指揮,并因此被銘記一生,1955年,肖永正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乘馬崗籍的開國將軍之一。紅色火種依舊綿延至今,紅色故事流轉的腳步從未停歇。
“探索紅色路線”通過對紅色文化與故事的了解,團隊對乘馬崗未來發展和鄉村振興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作為具有豐富紅色資源的革命老區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所要探尋的是既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又要探尋新的發展路線。
通過與政府人員洽談,我們了解到,近年來,乘馬崗鎮積極深入挖掘和整合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文化與時俱進,鎮黨委通過組織紅色文化講座、紅色文藝演出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同時,乘馬崗鎮還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乘馬崗鎮黨委宣傳委員余萌表示,乘馬崗鎮將深入學習貫徹相關文件精神,立足基礎資源,融入乘馬紅色文旅特色和共同締造理念,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將沿線紅色景點、綠色產業、將軍故居等串聯起來,實現縱橫交叉、功能集成,讓多彩旅游路成為展示紅色文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未來,我們期待乘馬崗鎮將繼續深化紅色旅游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通過舉辦活動、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讓紅色文化在這片革命老區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當地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開辟出一條更適合乘馬崗鎮發展的紅色路線繼續前行。
(湖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鐘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