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黨建引領,筑牢基層“硬堡壘”。緊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契機,明確“以改革促提升”“以入市促振興”的工作目標,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各方力量,在全鎮上下形成改革攻堅“一盤棋”。以實現全面發展與共同富裕為根本導向,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重要抓手,構建統一的市場交易平臺,促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市場規范有序運行,為市場有效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奠定基礎。
摸排閑置資源,率先種好“試驗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市、區工作要求,組織各村開展存量建設用地清理工作,對轄區內6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摸排,在全鎮7000余畝建設用地中確定潛力建設用地圖斑136個。經過審慎研究討論,最終敲定將位于集體村大溝社的一處閑置建設用地作為入市試點地塊開展工作。
保障民主權益,眾智合議“金點子”。充分尊重農民對入市、征收的選擇權,抓住農民關切和期盼的土地收益分配、土地資產可持續性利用等關鍵問題,從保障好、實現好、發展好農民的土地權益出發,認真謀劃和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入市過程中集體土地使用權證辦理、入市動議、入市地價、入市決議、入市方案及分配方案等事項,嚴格按照“一事一議”的要求進行民主決策,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
聚焦利益分配,夯實民生“壓艙石”。本著壯大村社集體經濟發展以及利益平衡的原則,允許農民集體在法律政策范圍內通過民主協商自主調節利益關系。村社集體收益部分用于公益設施建設、農民社會保障等公共事務建設,有效保障鄉村可持續發展。社員間分配充分考慮“外嫁女”“農轉非”等特殊群體和土地承包、村莊義務履行等情況,制定制度明確分配額度、分配比例、兌現方式,切實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緊盯資金管理,優化工作“全鏈條”。制定《二圣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辦法》,要求各村設“三資”管理人員,鎮黨委負責村社集體會計核算和資產、資源管理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將入市收益資金納入重慶農村“三資”監管系統管理,實現賬務處理、財務公開、監測預警一體化網格化管理,實時監督入市資金收支投資情況,對可利用資源登記造冊、建檔立案、逐項登記,嚴格保證資產管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切實保障村社集體收益用之于民。
2023年7月,二圣鎮集體村大溝社一宗地塊在重慶市農村土地交易所成功拍賣,成為重慶市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開展以來首批入市地塊,相關工作成果獲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2024年4月,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等相關部門發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2023年度典型示范案例試點地區名單,巴南區上榜“用地主體引導有效類”榜單。
(重慶市巴南區二圣鎮人民政府 楊欣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