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要求以更加系統的思維、更加科學的方法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廣大黨員干部作為具體組織者、實施者和推動者,更應沖鋒一線,鉚足“闖勁兒”“干勁兒”和“韌勁兒”,爭當“深改尖兵”,以為民之力攻堅克難,以實干精神確保落實,以創新思維激發活力,推動改革從“量”到“質”的飛躍,不斷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鑄牢為民之力,鉚足“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闖勁兒”,爭當為民請愿、舍身求法的“扛旗尖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指引方向的燈塔。改革進入深水區,面臨的利益調整愈發復雜,黨員干部必須有“為邦不惜鮮血流”的覺悟。思想指導行動,黨員干部要通過深入學習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理解改革的目標和意義,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為改革注入思想動力。思想的凝聚不僅是學習,更是認同和共鳴。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傾聽群眾的心聲,把群眾的需求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如“得民心者得天下”,通過“同心同德”的共識凝聚,確保改革有群眾基礎和思想共鳴,使改革目標與人民期盼同頻共振。這種思想之力如同長江之水,源遠流長,不斷激勵著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匯集實干之力,鉚足“腳踏實地,行穩致遠”的“干勁兒”,爭當繩鋸木斷,久久為功的“深耕尖兵”。改革貴在行動,成在實干。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實干作支撐,才能推動改革“實效升級”。實干是改革的“壓艙石”,黨員干部要發揚“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的精神,把工作重心放在落實上,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以務實的態度確保改革有條不紊地進行。實干要求黨員干部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和毅力。每一個改革的細節都關乎成敗,必須“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在日常工作中落實改革措施,做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的監督考核機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確保改革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發揮創新之力,鉚足“破舊立新,百花齊放”的“韌勁兒”,爭當不馳空想,善做善成的“破題尖兵”。改革的本質在于創新。改革要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突破,必須借助創新之力。創新是改革的“發動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找到破解難題的新路徑,實現改革的“智慧升級”。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黨員干部應當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堅持“破舊立新”的理念,勇于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要實現“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個“百花齊放”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要推動“智慧升級”,必須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機制,激發干部的創造力。無論是在經濟改革中引入新技術,還是在社會治理中探索新模式,創新之力都是破局的關鍵。在包容中聚力,在創新中發力,確保改革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形成既能頂天立地又能細致入微的“改革智慧”。
(重慶市云陽縣云陽鎮人民政府 李杰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