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以“弘揚時代精神 共建網絡文明”為主題的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這場盛會不僅是對過去網絡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對未來網絡空間治理與文明發展的新探索、新啟航。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網絡空間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重要平臺,網絡文明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模式乃至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網絡文明建設也愈加重要和緊迫。
近年來,我國網絡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政府部門不斷加強網絡監管,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嚴厲打擊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等違法行為,有效凈化了網絡環境。另一方面,公眾對網絡文明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網絡文明建設,涌現出一批批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網絡公益活動、網絡道德楷模等,為網絡空間注入了正能量。
然而,網絡文明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一是信息繭房現象日益嚴重,個性化推薦算法加劇了人們信息獲取的片面性和偏見性,影響了社會共識的形成。二是網絡謠言、虛假信息屢禁不止,部分網民缺乏辨別能力,容易被誤導。三是網絡暴力、網絡欺凌等負面現象時有發生,嚴重侵犯了他人權益,破壞了網絡生態。四是數字鴻溝問題依然存在,不同群體在網絡資源獲取、利用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加劇了社會不公。
網絡文明建設應從多個方面共同發力。一是強化法治保障,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法治是網絡文明建設的基石,應進一步完善網絡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對網絡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網絡空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二是提升網絡素養,培育文明上網習慣。通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種渠道,普及網絡知識,提升網民的信息篩選、辨別和批判能力,倡導文明上網、理性表達,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不良行為。三是創新網絡文化,豐富精神文化生活。鼓勵和支持優秀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和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時代風貌,加強網絡文化市場監管,打擊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內容,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四是縮小數字鴻溝,促進網絡文明共享。加大對農村、邊遠地區、低收入群體等弱勢群體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降低網絡使用門檻,開展有針對性的網絡技能培訓和指導服務,提高他們的網絡接入率和應用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數字社會,共享網絡文明成果。
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離不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以及每一個網民的共同努力,讓我們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為契機,積極行動起來,弘揚時代精神,共建網絡文明,共創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