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聚力落實“健康中國2030”建設計劃內容,助力贊皇縣鄉村教育事業發展,天津大學醫路贊歌實踐隊于2024年7月再度啟程,前往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開展了為期兩周的線下實踐活動。
實踐隊結合成員專業特長,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專題課程,確立支教錨點;依托天津大學醫學院的學科優勢,實踐隊在贊皇縣開展一系列醫教類專題宣講、醫學知識科普和義診等活動,探索醫學特色在社會實踐中的切入優勢,全面豐富和完善團隊“醫教 ”實踐模式。
堅守支教初心,耕耘阡陌之中。
教育浸潤鄉村,真心傳遞溫情。實踐隊以團中央“七彩假期”專項活動為依托,融合實踐隊成員的專業背景和實踐隊醫學特色,設計了“七彩假期專題課程、學科基礎通識課程、專業職業體驗課程、醫學科普教育課程、醫工交叉融合課程”五位一體的獨特授課模式。
“古墨輕磨滿幾香,硯池新浴燦生光。”實踐隊成員握著孩子們的小手,帶領他們領略宣紙與玄墨間的光影錯落;龍舟競渡,粽香傳情,實踐隊成員與學生們一同包“粽子”,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基礎素養,實踐隊成員設計基礎語文、數學思維、英語啟蒙等通識課程。不論是徜徉古詩詞感悟語言之美,還是在植樹問題、排列組合中發現生活處處有數學,亦或者在傳統文化故事《西游記》中掌握英語知識,實踐隊成員力圖用輕松有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通識水平、增強學習樂趣。
除此之外,實踐隊成員們發揮專業所長,策劃開展了天體物理、少年財商、普法小課堂、3D打印等特色課程,以此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深化學生們對不同專業、不同行業的認知與理解。
助力健康事業,奔走屋檐之下。
走進社區、學校,實踐隊依托醫學專業知識,開展氣道異物梗阻和心肺復蘇宣講,現場演示并分享急救要領。同時,為拓展宣講資源、豐富宣講形式,實踐隊邀請醫學院“仁是”志愿宣講團開展面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線上宣講,整合設計易于居民接受的科普內容,為推動贊皇全民“懂急救、會急救、敢施救”貢獻“贊歌”力量。
深入基層群眾,實踐隊聯合贊皇縣醫院協同開展中醫義診活動,利用所學所知從旁輔助,配合醫生完成測血糖、量血壓等部分工作。此外,實踐隊設計開展了以兒童孤獨癥、消化系統健康為主題的走訪調研工作,秉持“民呼我為”的宗旨,持續推進醫療衛生工作中心下移和資源下沉,以團隊之力補齊基層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探索醫教接口,立足融合之上。
了解腦機交互,探索三磅宇宙。實踐隊從腦機原理、技術體驗,到產品研發、現實應用,從不同維度向學生們展示腦機接口的神奇奧秘:開設腦機小講堂,向學生們介紹腦機接口基本原理與應用;提供腦機接口技術體驗,以情感計算為例,在互動中加深學生們對腦機交互應用場景的理解;邀請天津大學iEEGs團隊負責人楊炳鑫開展腦機產品設計分享,培養學生們的應用與設計思維;邀請天津大學安興偉副教授、廈門盈趣科技華冠森老師舉辦線上科普講座,從腦機交互技術原理到典型產品的介紹分享,呈現技術到產品的閉環,激發學生們對科技轉化的深入思考。
立足醫教融合,打造多元課程。實踐隊深度融合支教實踐與醫學知識,開展身心健康教育、口罩創意設計等課程。前者通過“健康保衛戰”這種通俗幽默的方式,將細菌病毒擬人化,用“藏匿地點”“逃亡路徑”等生動的解釋形式,讓學生們明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后者講述口罩制作原理,帶領學生自主設計口罩樣式。實踐隊采用醫教融合的新模式,針對兒童群體設計趣味性實操性強的醫學類課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健康素養。
立足醫教,但不止于醫教。
深入贊皇產業,感受當地發展,實踐隊前往贊皇縣蕊源蜂業進行了實地調研。在交流過程中,全國勞動模范、公司董事長陳秀英實踐隊介紹了不同蜂蜜的不同功效和蜂毒療法輔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肩頸綜合征等疾病的實例,有助于實踐隊在未來開展以“蜂毒療法”為代表的養蜂產業衍生資源向醫療領域的拓展研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醫學動能。
設計贊歌文創,構建宣傳矩陣。為展現醫路贊歌實踐隊特色,實踐隊從醫學背景出發,相繼設計了實踐隊隊服、口罩、濕巾等文創產品,設計采用贊皇縣當地特產金銀花和醫學領域常見的心電信號等元素,與實踐隊深入贊皇開展醫教事業相呼應。
在未來,醫路贊歌實踐隊將繼續深入贊皇當地,以支教為錨點,填補鄉村教育需求、豐富鄉村兒童生活,以醫學為旗幟,發揚醫學特色、提高醫學知識的普及力度與深度,以交叉融合為底色,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醫教 ”的特色實踐模式,為鄉村振興貢獻“天大”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