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復興號列車通過赤黃高鐵太平湖特大橋。 羅春曉 攝
本報記者 唐伯農
搭乘“龍井號”民俗旅游列車開啟避暑之旅、搭乘“絲路尋夢號”飽覽青藏高原獨特風光、坐上“南湖1921”紅色旅游列車沉浸在紅色故事中、跟隨“卡基薩豪”旅游列車穿越大小興安嶺……今年1至7月,鐵路部門已開行旅游列車992列。不少旅游列車集住宿餐飲、文化娛樂于一體,持續受到市場熱捧。今年的旅游列車產品與服務進行了哪些升級?它們是如何挖掘更大市場的?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需求:愿意為高質量付費
“坐旅游小火車出行,節奏沒那么快,可以靜下心來欣賞沿途風景的變化,全程省心省力,也不用拖著行李到處跑,還有隨行醫生。”來自天津的游客李先生退休已經6年了,他開心地告訴記者,他和妻子都愛上了專列旅游,每次都能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他們已經計劃好9月下旬坐旅游小火車去看胡楊林。
“老年人是旅游列車的主要客群,他們時間充裕,出行渴望,也希望在旅途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乘坐火車出行滿足了他們對于安全、便捷、舒適、慢節奏、互動性強的旅游期待。”哈爾濱鐵道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哈鐵國際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說。
其實,不只是老年人,今年夏天的旅游列車上也出現了不少年輕人的面孔。
“帶孩子坐熊貓列車,感覺太‘酷’了。列車外觀全是可愛的熊貓圖案,車廂里也有熊貓元素,比如可愛的熊貓玩偶、熊貓圖案的餐墊等,孩子們在兒童游樂區玩得很開心。”我們非常開心,還領到了熊貓列車專屬徽章,沿著川青鐵路打卡,參觀三星堆博物館等景點,直奔黃龍九寨。”帶著兒子一起出行的葛女士對剛剛參加的旅游列車之旅非常滿意。
“對游客來說,觀光列車已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一種有特色的出行方式、一種旅游體驗,甚至是一個值得一看的熱門線上項目。今年暑假,熊貓列車上的很多客人都是旅游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對列車上的特色餐食、川劇變臉、峨眉茶道體驗活動等都非常感興趣。”成都鐵路國際商旅集團有限公司西南鐵路旅游專列部副經理孫經偉說。
今年暑期,漠河“北極光”旅游列車、“熊貓在西昌”旅游列車等都備受歡迎,可以看出游客越來越注重旅游列車的體驗感和趣味性,愿意為優質的服務和特別的體驗買單。
中國旅行社協會鐵道旅游分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旅游專列綜合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中國旅行社協會鐵道旅游分會秘書長曾輝表示,旅游專列的開行次數和頻率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這說明旅游專列已成為吸引游客、促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曾輝分析,旅游列車最大的特點是“火車跟著人走,風景跟著火車走”,游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旅行中,享受其中的樂趣。旅游列車的行程一般為一周或更長,沿途還可以觀賞自然、人文景觀,獲得豐富的旅行體驗。隨著游客的出行需求日益多樣化,跨境游、主題游、文化深度游等旅游產品成為鐵路旅游公司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重要抓手。
供給:讓體驗舒適有趣
為滿足消費者需求,運營企業也在努力“寵客”,提升服務水平,創新主題產品,持續拓展市場,為游客提供體驗感更強、品質更高的旅游列車產品。
熊貓專列按照酒店標準對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我們為列車配備了智能電子鎖、影音系統、恒溫淋浴系統、凈水系統,以及洗漱用品、吹風機、水壺等生活用品,所有區域均免費提供無線網絡。列車還提供點對點、個性化定制服務,配備“熊貓管家”提供管家式服務。地面服務方面,乘坐熊貓專列的游客可通過快速通道進入景區,負責接待的酒店準備了迎賓卡、果盤等,通過小小的‘增值’服務,讓游客感受到‘物超所值’。”孫敬偉說。
“我們充分利用旅游列車‘一線多游、一票全程’、‘日游夜游、快游慢游’等優勢,在行程安排上實現‘少走路多看風景、慢游安全’。”中鐵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旅游列車分公司產品經理高煒說。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提到,在打造旅游列車產品時,要注重挖掘當地文化,讓游客深入當地、了解當地、融入當地。
高偉介紹,公司在設計一個產品前,都會進行調研分析、實地考察,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俗風情,了解旅游地及途經地的特色和發展潛力,然后在設計產品時根據地域、自然資源的分布,綜合考慮旅游線路設計,使旅游線路設計更加合理,避免游客走原路走回頭路。
我們打造了具有“黑土地、東北”民俗氣息的東北花主題列車,把凍梨、凍柿子、冰糖葫蘆、花棉襖、秧歌舞等放進車廂;新疆旅游列車的行程上,有“古里”牌子迎接游客,安排游客參觀民俗村、品嘗阿勒泰冷水魚宴;在熊貓列車上安排民俗歌舞、川劇變臉,組織游客體驗峨眉茶道、參加清涼火把節、助力鄉村振興和捐贈書籍等活動,為新疆旅游產品的開發和設計下了不少心思。
“我們會根據團隊結構、目的地特點、季節等因素,在每趟專列上組織特色活動。另外,旅游列車產品并不要求游客一直乘坐列車,而是會與其他交通工具相結合,讓游客可以隨心所欲地出行,我們嘗試開發‘1 N’旅游產品,豐富產品供給,優化游客體驗。”孫敬偉說。
為使產品體系更加豐富立體,鐵路行業也在加強與地方文旅部門的合作,有的與旅行社合作,共同開發定制旅游產品。
“我們整合赤黃高鐵‘兩山一湖’及周邊旅游資源,與當地文旅部門深度合作,用好當地文旅惠民政策,通過‘列車 旅行團 景區 酒店 民俗文化 地方特產’的方式吸引群眾來安徽。”上海鐵路文化旅游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管理與法律風險控制部副經理張靜說。
“我們會多聽取旅行社的意見,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游列車產品。同時,我們會根據旅行社的客戶接待情況,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優惠措施,鼓勵旅行社積極推廣旅游列車產品。”高偉說。
市場:持續開發與創新
談及旅游小火車的市場前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提升產品品質、增強游客體驗等方面,仍需繼續深耕、不斷創新。
要想讓游客選擇旅游列車并成為回頭客,首先要提高列車的舒適度。曾輝建議改善車廂內的設施,提供舒適的休息區,設置觀景平臺或全景窗,增加娛樂設施,讓游客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體驗。同時,可根據游客的需求和喜好定制專屬旅游行程,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務和個性化的旅游咨詢,還可以建立科學有效的服務培訓體系和投訴處理機制,提高服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素養。
在提升游客體驗度方面,新疆鐵路旅游發展集團旅游部副經理林文認為,可以設置不同檔次的車廂,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同時培訓專業導游和列車工作人員,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服務,列車上還可以配備多語種服務。
讓旅游列車更有主題性、趣味性也是吸引游客的關鍵。“旅游列車要圍繞主題設計行程、布置車廂,讓游客從上車的那一刻起,就能沉浸在特定的文化氛圍中,感受到當地的文化。要增強目的地的特色和魅力;要增加一些互動體驗,讓游客不僅成為看客,更成為互動的參與者。”高偉說。
“旅游列車還應凸顯服務的多樣性,根據不同游客的需求,設計研發長與短、快與慢、時尚與傳統相結合的旅游列車產品。”哈爾濱鐵文旅集團哈鐵國際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說。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李磊表示,可挖掘“老火車”“老(小)鐵路”“老車站”的文化價值和旅游體驗價值,打造旅游交通產品。
旅游列車受眾面非常廣泛,曾暉建議運營商可根據不同客群的特點和需求,精準定位旅游列車的產品設計和差異化服務,進行精細化運營。教育機構、博物館、科技館等可合作利用VR、AR技術、線上互動平臺等,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紅色列車可組織紅色革命劇目演出、邀請老黨員講革命故事等,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增加參與度和互動性。
開發優質旅游列車產品,離不開各部門共同努力,促進旅游資源整合共享。李雷建議,一是要推進鐵路體制機制改革,適當放寬旅游列車市場發展的準入機制;二是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推動旅游列車市場發展的作用,調動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性,通過發展旅游列車激發當地旅游市場活力;三是要讓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開發,提供更加豐富的旅游列車產品,讓更廣泛的旅游群體有自己喜歡的旅游列車產品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