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提出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到今年已經走過了十載春秋。這一戰略舉措,順應了時代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是中國夢和美麗中國在浙江的生動實踐。講述美麗浙江故事,不得不提起下姜村的“涅槃重生”。
2024年7月21日,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浙美青傳”暑期實踐隊淳安分隊踏上了前往下姜村的實踐之旅。此次深入下姜實地調研,旨在探索其成功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鄉村振興路徑。
產業振興:農旅融合,亞運賦能。走進下姜村的啟夢農園,仿佛踏入了一個現代農業的夢幻世界。這里,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智能灌溉系統、病蟲害遠程監控、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特別是葡萄園,作為智慧農業基地的亮點之一,通過精準管理,不僅提高了葡萄的產量與品質,還大大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實現了綠色生態種植。實踐隊了解到,啟夢農園的成功,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也為鄉村旅游增添了新的亮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促進了農旅融合發展。
艾浙里亞運會品牌艾草店:特色產業的崛起。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成員還探訪了艾浙里亞運會品牌艾草店。這家店依托下姜村豐富的艾草資源,開發出了一系列艾草制品,如艾草枕頭、艾草香包、艾草精油等,深受市場歡迎。老板娘熱情地介紹了店鋪的經營狀況,她表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艾草店不僅打響了品牌知名度,還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艾草的積極性,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最后一課”取景地:打造網紅打卡地。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小故事“最后一課”在下姜村取景,破舊的教室外,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池塘中的荷葉片片搖曳。下姜村借助影視資源,將自身打造成網紅打卡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游玩。
非遺傳承:千年酒香,一朝出圈。下姜村的獅城酒坊以仿照原獅城東門街的酒坊而建,其釀造的“獅城米酒”被列入淳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種傳承千年的米酒融合了下姜人的勤勞與智慧,體現了當地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推崇。他們通過創新的旅游方式為傳統文化遺產注入新活力,展示制酒步驟、邀請游客品酒等吸引了很多人來體驗和分享這些傳統文化,不僅豐富了下姜村的旅游內涵,也有效傳承和弘揚了非遺文化。
紅色基因傳承: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思源亭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首日封的紀念地,不僅是下姜村重要的紅色地標,也是村民們感念習總書記教誨,鼓勵青年奮斗的重要場所。實踐隊成員在此深切感受到了紅色基因的強大力量,它激勵著每一位村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年食堂:老有所依,溫暖人心的民生工程 。在下姜村,實踐隊成員還參觀了老年食堂。這一食堂目前由中大朗頤集團承包,解決了許多老年人的就餐難題,讓他們能夠享受到便捷、營養、健康的餐飲服務,一進門碩大的“長者第一,超越期待”體現出對老年人的充分關懷,也彰顯了下姜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民生改善的理念。
下姜村老支部書記姜銀祥: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夢人 。實踐隊有幸采訪到了下姜村的老支部書記姜銀祥。他詳細介紹了下姜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思路、舉措和成效。姜書記表示,下姜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他強調,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未來,下姜村將繼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村。
實踐新思 。下姜村以其獨特的產業振興之路、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以及堅定的紅色基因傳承信念,為我們呈現了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實踐隊通過這次調研,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和廣闊前景。在下姜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位村民都繼續播撒繁榮的種子,共同期待著未來開出幸福美好的花、繁榮共富的果實。
(浙江師范大學 浙美青傳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隊 淳安分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