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力量,“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正如習總書記所說,唯有以奮斗鑄就青春的底色方能張揚青春的性格,我們要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在青春搏擊中創造無限可能。“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我們青年不僅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還是新時代的參與者,更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所以我們要用奮斗畫出青春底色,用奮斗書寫時代華章,用奮斗跑出中國的新征程。
始終堅定理想信念,讓奮斗底色愈加純正。習總書記在慶祝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火熱的青春,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是人們對于自身及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所持有的堅定不移的態度。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青年要把人生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社會理想以個人理想為基礎,個人理想以社會理想為導向,唯有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奮斗的航路便有了燈塔,國家的發展就有了保障,民族的未來就有了希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巴黎奧運會賽場上,每一位中國青年運動員時刻牢記理想與使命,這便造就了潘展樂、鄭欽文等一眾為國爭光的時代青年。
始終堅持本領學習,讓奮斗底色不斷煥新。世界從未停止更新換代,社會運轉的方式日新月異,這既是對青年提供的新機遇,也是對青年提出的新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青年要做到勤于學、善于學,懂得應該學什么、應該怎么學,重在久久為功,貴在勤奮鉆研。學習是奮斗的助燃劑,奮斗是學習的推進器,青年只有不斷豐富理論儲備,奮斗才有了動力源泉。然而,一些年輕干部面對工作時經常表現出本領恐慌、無所適從,究其根本是缺乏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崗位技能的學習。對此,奮斗不應是盲目的,要始終以問題為導向、以履職為前提,“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向書本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
始終堅持基層實踐,讓奮斗底色煥發生機。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青年唯有到基層一線真刀真槍干事創業,奮斗底色才有了生命力。現如今,從象牙塔到扎根基層,面對新的身份轉變,大部分一線年輕干部一時難以適應,對于基層工作不知所措。然而,青年人最大的資本不是經驗豐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創想、勇于試錯,“坐在辦公室里全是問題,走到基層全是辦法”,要用好“磨刀石”,克服思想的“本領恐慌”,基層一線正是磨煉意志、增長才干的最佳“磨刀石”。青年只有主動奔走在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一線戰場,多到基層一線走一走,多到田間地頭看一看,才能掌握最真實的情況、為奮斗積累最寶貴的經驗。
始終堅持道德操守,讓奮斗底色永不銹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對青年來說,肩負的責任應重于泰山、虛榮的名利應輕于鴻毛。青年務必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傳承中華民族偉大的艱苦奮斗精神,始終不忘“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的謹言。從革命年代到建設歲月,無數愛國青年把奮斗融入血脈,把人生理想融入黨和國家的事業。前有“人民的勤務員”雷鋒,后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一代代青年以奮斗底色鍛造無私奉獻的精神、淬煉風清氣正的靈魂。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要始終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堅信人民群眾的愛戴就是最好的功勛章。
縱然前行之路荊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擊水的勁頭,無論道路多險、風浪多大,都是對自己的超越。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個時代仍然有屬于我們的“雪山”要爬、“草地”要過,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堅定信仰旗幟,揚起實干船帆,將奮斗底色融入血脈,澆灌精神家園,鍛造精神品格,在奮斗中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強國建設貢獻最大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