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推進素質教育,推崇“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展現青年一代的奮斗風采與責任擔當,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人民政府攜手太平回民小學,同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赴淮南古溝回族鄉“童心系詩,智育領航”實踐團隊緊密合作,組織21位同學于2024年7月9日-7月23日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太平回民小學開展為期十五天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童心系詩于心間,文院特色顯風采。“童心系詩”,關注兒童心靈成長,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開展紅色教育要從中小學生抓起,從娃娃抓起,讓“紅色基因”在血液里流淌,“一步一步”成長為忠于黨和人民的棟梁之才,團隊時刻將“童心系詩”記 在心間,制定課程宣揚安徽師范大學文院的特色風采。
團隊以“童心系詩”為領向,在班級里開展“我是小詩人”拼接詩教學活動,首先向學生們闡述拼接詩的定義,隨后讓學生們書寫二到五字的詞語,后用粘膠將這些獨立的詞語依照心之所向拼接起來,創作出個人的“拼接詩”,從而讓孩子們學會用詩贊美,以詩歌培養自己的文化知識素養和認知能力水平,引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團隊為加深學生對詩歌的靈感,后在班級開展觀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活動、“書墨翰卷”圖書共讀感悟活動及國學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經典文化,將“詩詞文化”深入人心,飽讀詩書氣自華。此外,潘集區民政局、淮南市朝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邀請淮南電視臺播音專業的主持人蘇老師到往太平回民小學與實踐團隊共同進行推廣普通話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正確學習普通話。
古溝回族余特色,實踐團隊彰張揚。安徽省省內截至目前共有十一個民族鄉,團隊實踐地點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便是其中之一,是回族聚居點之一。中國回民聚居點數量眾多,各地因地制宜,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與別地相比既有個別特色,又有共同因素。團隊考察古溝回族特色,并對其進行相應宣傳。
團隊考察當地回族特色,了解到“黃牛養殖”產業是淮南古溝回族的特色產業之一,在太平回民小學校長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前往淮南順鑫黃牛養殖有限公司采訪了當地政協代表方耀同志,得知該集團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經申請到古溝黃牛專利,并與安徽科技學院達成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合理的肉牛產業鏈,為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提升肉牛產業綜合生產能力、供應保障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共同努力。此外,團隊成員在太平回民小學校長的引薦下前往當地最大的清真寺,在教長的熱情宣講下了解了清真寺的些許禮俗。
智育領航于實踐,主題教育深心間。“智育領航”,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教育傳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思想培養、能力鍛造和人格養成,團隊在實踐中緊緊落實“智育領航”這一標準,重視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主題教育,并將其深入人心。
團隊以“智育領航”為行為標準,在班級里開展“紅歌傳唱”童聲歌會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紅色信仰和紅色精神;開展“智育鑄魂”——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倡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開展民族舞教學,教學學生不同民族舞蹈,在實踐中感悟不同民族的差異,同時教育學生要維護“民族團結”,以身作則為維護民族團結而努力,從而培育和踐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文化共通共榮,傳播社會正能量。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赴淮南古溝回族鄉實踐團隊源遠流長,延續六屆之久。本屆實踐團隊以“童心系詩,智育領航”為中心,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實踐模式,集愛心支教、文化調研、社會服務于一體,力求成為一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友愛、助力鄉村振興的精品團隊。
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時代給予每個人道路和歸屬,時代有“必為”之事,青年亦有“必為”之行。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團隊成員在整個暑期社會實踐中以身作則,落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的寄語,關注兒童心靈成長,感悟時代之擔當。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童心系詩,智育領航”實踐團隊 王夢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