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加強人才競爭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人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各級組織部門要切實樹牢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健全“引才育才”體系,營造“用才愛才”生態,帶動人才競爭力不斷提升。
以“賢才畢至,四海歸心”的熱忱,打好“引才牌”,樹立招賢納士的“聚賢燈塔”。“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人才總是愿意前往發展前景大、宜居程度高的城市。想栽好這顆“梧桐樹”,就要深入研究當代人才“心中所想”“心之所需”,打造好本地發展、生活環境,為人才搭平臺、拓渠道、建機制,提供“真心實意”的優惠政策,拓寬“長效全面”的發展路徑。要不拘一格納人才,破除“四唯”,摘去“帽子”,聚集各層次的實干型、創造型人才。同時,重視把握“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交流的橋梁,創新完善與國際接軌的引才政策,開展高層次人才出國培訓,鼓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圍繞高質量發展需要,引來“外水”激發源頭活水。薈聚各方英才于一堂,拉開“鸞翔鳳集”的盛大場面。
以“匠心育才,教之有道”的堅守,打好“育才”牌,厚植立德樹人的“人才苗圃”。“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大量的優秀人才,培養人才要遵循客觀規律,要以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我國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最完善的產業鏈條,組織部門應牽頭帶動二者緊密結合,建立產學研培養體系,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杜絕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以高質量發展和新型產業需求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要優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改變“伯樂”不常有的現狀,實施更為靈活的定制化、項目化培訓,要抱以人人皆可成才態度,發掘培養各行業“千里馬”,讓“苗圃”中的每一顆“樹木”都能成長為“有用之材”。
以“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的智慧,打好“用才”牌,釋放干事創業的“活力引擎”。“千里馬”雖有千里之能,而食不飽,則力不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人才若不能發揮才能,問題之重在于用人失位,待遇缺失。各級組織部門作為用人工作主體單位,要真切關注人才成長追求、利益訴求、心理需求。做好人崗匹配,做到合理規劃,科學配置,確保人才在專長領域發揮最大作用;提高待遇收入水平,保障人才在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需求;破除人才評價評估上的陳規舊習,以科學的人才激勵評價機制,讓“千里馬”從束縛中解放出來,從急功近利、浮躁焦慮心態中解脫出來自由的馳騁在創新創造的路上。
(中共阿克蘇市委組織部 艾澤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