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碰瓷、肇事逃逸、推諉等不良現象屢見不鮮之時,然而,近日在浙江溫州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卻如一股清流,溫暖了人心。被撞者僅索要20元賠償,撞人者主動報警負責,交警更是不辭辛苦聯系傷者確保其安全。他們三個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淳樸、擔當與盡責的三種美德,共同繪就了一幅社會主義美好的畫卷。
以“淳樸”彰顯傳統美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這起事故中,被撞電動車男子在遭受撞擊后,僅索要20元用于電動車后視鏡維修,沒有“敲詐”汽車車主,面對汽車車主的挽留和去醫院檢查身體的建議,他選擇拒絕。雖其對自身健康的忽視的行為不可取,但這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盡量不麻煩他人的意識體現了他為人淳樸的品質。他的淳樸不僅讓人欽佩,更讓人們看到了中華傳統美德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弘揚。
以“擔當”彰顯高尚品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撞人的汽車車主在事故發生后沒有逃避責任,而是積極勸導傷者去醫院檢查,這種對他人生命安全負責的態度是擔當精神的生動體現。在很多情況下,傷者離開后,車主往往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肇事逃逸。而此事中的車主首先擔心的是傷者的健康,并主動聯系交警、積極勸說傷者檢查身體,盡管在對方聲稱“無礙”離開后,他仍然在現場等待交警到來,這種善良、擔當的行為為當今社會注入了正能量。各行各業,都需要敢于擔當的人,面對失誤要敢于承擔責任、面對困難要勇于挺身而出,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逃避不可取。
以“盡責”彰顯為民情懷,“民之愁盼,時刻念之”。交警在得知情況后,針對傷者已經不在現場的情況,他根據監控記錄判斷電動車駕駛員的傷不簡單,并根據監控視頻及微信轉賬記錄等線索,聯系上了傷者,不辭辛苦地確保其安全并勸其去醫院檢查。他心系群眾的情懷,履職盡責的行為,豐富扎實的工作經驗值得全體干部學習。在傷者主動離開、雙方無糾紛的情況下,很多人可能認為事情已圓滿解決。但這位交警積極為傷者考慮,確保其身體健康,由于他的執著,才診斷出了電動車駕駛人顱內出血,若非及時發現并送醫治療,后果難以預料。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展現了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營造和諧、美好的社會,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需要大家在各自崗位上履職盡責。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我們的社會定將更加美好,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盡早實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