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消息,晶圓代工龍頭大廠臺積電在最新的出爐的股東會年報當中透露了其海外晶圓廠2024年的經營狀況,其中,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認列虧損近新臺幣143億元(約合人民幣32.1億元),可謂的虧損最大的海外廠區;相比之下,臺積電位于中國大陸的晶圓廠則賺了近新臺幣260億元(約合人民幣58.4億元)。
全球產能近1,700萬片12英寸晶圓約當量
臺積電在先進制程技術、特殊制程技術,以及先進封裝技術的發展上,是全球集成電路制造服務領域的領導公司之一。2024年,臺積電占據了“晶圓代工2.0”(臺積電定義“晶圓代工2.0”為所有邏輯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光罩制造及其他)集成電路制造市場產值的34%,較2023年增長28%。
在2024年,臺積電就以288種制程技術,為全球522個客戶生產了11,878種不同的產品,覆蓋高性能計算、智能手機、物聯網、車用電子與消費性電子等領域。
臺積電2024年營業收入凈額以地區劃分(主要依據客戶營運總部所在地),北美市場占比70%;中國大陸市場占比11%;亞太市場(不含中國大陸與日本)占比10%;日本市場占比5%;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占比4%。依據產品平臺來區分,高性能運算占51%、智能手機占35%、物聯網占6%、車用電子占5%。此外,消費性電子產品占1%,其他產品則為剩余的2%。
財報顯示,2024年臺積電及其子公司所擁有及管理的年全球產能將近1,700萬片12英寸晶圓約當量,晶圓出貨量達1,290萬片12英寸晶圓約當量,高于2023年的1,200萬片12英寸晶圓約當量。其中,7nm及以下先進制程銷售金額占總體晶圓銷售額約69%,高于2023年的58%。
臺積電全球產能布局
臺積電目前在中國臺灣、北美、歐洲、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等地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提供全球客戶即時的業務與技術服務。截至2024年底,臺積電及其子公司員工總數已經超過83,000人。
在產能布局方面,臺積電目前在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美國、德國、日本均設有晶圓廠。
在中國臺灣地區,臺積電設有4座12英寸超大晶圓廠(GIGAFAB? Facilities),包括Fab12、Fab14、Fab15和Fab18。
2024年,這四座超大晶圓廠的總產能已超過1,274萬片12英寸晶圓。目前提供0.13微米、90nm、65nm、40nm、28nm、16nm、7nm、5nm和3nm全世代以及其半世代設計的制程技術。
此外,還有4座8英寸晶圓廠和一座6英寸晶圓廠。2024年,臺積電還在中國臺灣新竹與高雄建立2nm先進生產基地,并在嘉義與臺南擴大先進封裝產能,協助客戶加速創新,以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挑戰,并滿足AI高速成長帶來的需求。
在中國大陸,臺積電全資子公司臺積電(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擁有一座8英寸晶圓廠;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在南京也擁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主要生產28/16/12nm制程;
在日本熊本,臺積電的控股子公司JASM(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Inc.)總投資200億美元,目前已經擁有一座量產的12英寸晶圓廠;2025年JASM將在日本熊本開始興建第二座晶圓廠。通過這兩座晶圓廠,臺積電將為汽車、工業、消費性電子和高性能運算(HPC)相關應用提供40nm、22/28nm、12/16nm和6/7nm的制程技術。
臺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在近期的一季度法說會上透露,臺積電在日本熊本的第一座特殊制程技術晶圓廠,已于去年底以非常好的良率開始量產,第二座特殊制程晶圓廠的營造工程則計劃于今年稍晚展開,進度取決于當地基礎設施的安排情形。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臺積電全資子公司TSMC Arizona Corporation旗下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已經于2024年四季度量產4nm制程;第二座晶圓廠的廠房興建工程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廠務系統設施安裝工程,預計此晶圓廠將采用3nm制程;第三座晶圓廠預計采用2nm或更先進的制程技術進行芯片生產。
在近期的一季度法說會上,魏哲家指出,此前宣布的對美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使得對美總投資額達到了1650億美元,主要是基于客戶的需求,未來在相關計劃建設完成后,其2nm及更先進制程產能將有約30%來自亞利桑那州晶圓廠,使得臺積電在美國形成一個獨立的先進半導體制造聚落。
在德國德累斯頓,臺積電與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合資的控股子公司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正在興建一座12英寸晶圓廠,預計生產28/22nm平面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及16/12nm鰭式場效晶體管(FinFET)技術。
美國晶圓廠四年虧損88.5億元,南京廠近三年盈利153.2億元
臺積電在啟動“美國制造”之后,在2021年、2022年與2023年股東會年報披露的信息顯示,其亞利桑那州子公司這三年分別虧損了新臺幣48.1億元、94.3億元與109.24億元,2024年則虧損了新臺幣142.98億元,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子公司成立來的最大虧損。
這也意味著,臺積電亞歷桑那州晶圓廠自開建至2024年底,過去四年間臺積電已累計虧損超新臺幣394億元(約合人民幣88.5億元)。
在日本布局方面,臺積電股東會年報顯示,旗下日本子公司JASM于2022年至2024年分別虧損達新臺幣5.93億元、29.65億元和43.75億元,合計過去3年累計虧損達新臺幣79.33億元(約合人民幣17.8億元)。
在歐洲合資廠ESMC方面,由于2024年才開始建設,因此當年虧損僅新臺幣5億多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
相比之下,臺積電位于中國大陸的南京廠及相關子公司由于早就完成了前期建廠投資及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攤銷,這也使得其在2022年至2024年間分別獲利新臺幣204.86億元、217.55億元和259.54億元,合計三年獲利新臺幣682億元(約合人民幣153.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臺積電從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累計獲得了160.43億新臺幣的補貼。2024年四季度,臺積電還確認,已經收到了美國政府提供的15億美元的補貼款。這些政府補貼款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臺積電美國廠及日本廠的虧損,并助力了南京廠的利潤的提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