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鋼鐵企業陸續披露了2024年年報。
第一財經據Wind統計,已發布業績的16家鋼企中,14家出現營收與凈利潤同比雙降,占比約87%,且行業凈利潤平均增速為-97.6%。
現貨市場上,鋼材庫存堆積,鋼價震蕩下行。4月18日,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收報3087元/噸,年內累計跌幅超7%。
“鋼鐵行業作為強周期行業,2025年市場規模與需求結構正經歷深刻調整。”中物聯鋼鐵物流專委會主任、卓鋼鏈董事CEO潘富杰于近日在第十四屆中國鋼鐵物流高峰論壇上提到,當前傳統建筑鋼材需求下降,高端制造、綠色制造及光伏、新能源等領域需求逐步提升。
潘富杰認為,作為全球鋼鐵產銷大國,我國鋼鐵行業近年來加速技術創新。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是深化產業鏈協同合作,同時加速技術創新。據卓鋼鏈統計,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有47家企業建立智能工廠,未來會有更多企業通過向高端、智能以及綠色制造轉型帶來增長。
供需矛盾仍存,鋼企業績承壓
具體看來,2024年營收超過千億的鋼企有4家。
其中,華菱鋼鐵(000932.SZ)報告期內營業收入最高,為1446.85億元,同比下降12%,凈利潤為20.3億元,同比減少59.9%
其次是中信特鋼(000708.SZ)、首鋼股份(000959.SZ)、鞍鋼股份(000898.SZ),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092億元、1083億元和1051億元。
不過鞍鋼股份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71.22億元,是此次統計的16家鋼企中虧損額最多的公司。算上其他5家虧損企業,去年近四成鋼企錄得虧損。
“總體而言,強供給弱需求仍是目前鋼鐵行業的主要矛盾。”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玉千也在上述論壇中分析稱,2016年以來鋼鐵表觀消費逐年上升,在2020年達到頂峰后,近五年逐年下降。2024年我國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738萬噸,降幅1.7%;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減少4398萬噸,降幅4.7%。
今年以來,鋼鐵產量又有微幅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國生產粗鋼25933萬噸,同比增長0.6%;生產生鐵21628萬噸、同比增長0.8%;生產鋼材35874萬噸、同比增長6.1%。
原料方面,目前進口鐵礦石高壟斷價格也是侵蝕鋼鐵企業利潤的主要原因。今年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高位波動,煉焦煤價格則持續下行。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焦煤均價同比下降38%,鐵礦石均價同比僅下降21%。
記者梳理2023年、2024年的鋼企業績數據發現,已有部分鋼企業績有所改善。
包括沙鋼股份(002075.SZ)、鞍鋼股份(000898.SZ)在內的4家企業,在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的幅度相較于2023年有所放緩。同統計期內,南鋼股份(600282.SH)、甬金股份(603995.SH)兩家企業的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
另據中鋼協統計,2025年1~2月份會員企業盈利水平偏低,但好于前兩年,預計一季度鋼鐵行業整體盈利情況好于去年同期。
“鋼需”有望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房地產業依舊處于探底階段,建筑業用鋼需求持續下滑背景下。”陳玉千預計,2025年國內鋼鐵消費總量將繼續下降。不過制造業領域包括汽車、家電、船舶等行業將持續增長,對鋼鐵需求形成一定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比今年1-2月份加快了1.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速3.2個百分點。
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對第一財經分析稱,工業生產中消耗鋼材最多的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主要耗鋼產品中,一季度全國汽車產量751萬輛,同比增長12%,工程機械、發電設備、機器人產量、造船完工量等也都有較大幅度增長,顯示了今年以來全國制造業鋼材需求有所改善。
此外,近年來行業進行產能產量“雙控”。在業界看來,這不僅是為了實現“雙碳”目標,同時也是推動鋼鐵行業綠色轉型,突破盈利困局的關鍵。
潘富杰分析稱,在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方面,鋼鐵行業需提升生態整合能力,提高廢鋼利用率;同時加快低碳技術推廣,降低碳排放強度;此外,在“雙碳”戰略背景下,鋼企應積極納入全國碳市場,構建激勵約束機制,應對碳關稅等國際貿易新規。
一位鋼鐵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稱,2024年或是鋼鐵行業十年周期底部,并非所有企業都能熬過寒冬。2025年眾多鋼廠需協同適應消費趨勢,嚴格落實產量調整政策,才能提升效益。中長期則需依靠成本控制與技術突破,鋼鐵行業的綠色轉型雖陣痛難免,卻也是重塑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