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創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地和全球創新網路的關鍵樞紐,香港在中國創新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企業“出海”已成為尋求更廣闊發展空間、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
剛過去的2025香港國際創科營商周上,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可以看到滬港數據合作展區、17個來自內地16個省市的展團等。人頭攢動的交易現場,企業利用香港會展業重啟抓緊搶訂單拓市場。
首次參展的低空經濟企業——上海御風未來,就帶去了他們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該展臺負責人表示,公司在香港國際創科展(InnoEX)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人士展示公司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并與約30位來自阿聯酋、印度、東西歐、加拿大、東盟的潛在客戶建立關系。
來自澳洲的買家Spacious Property Development Group,在展會物色有助減低酒店營運成本的科技,對兩家由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展商提供的自動配送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及自動售賣冰箱尤其感興趣。Spacious董事總經理Angela Liang說:“InnoEX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將創新科技引入澳洲市場,特別是現在美國增加關稅,各地供應商更積極開拓其他新市場。”
InnoEX和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作為國際創科營商周的兩大盛事,吸引約8.8萬名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和海外人士出席。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表示:“展商透過向國際買家展示最新的智慧方案及研發成果,展開了不少跨區域商貿合作和洽商,并成功開拓新市場。展會推進中國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進程,同時確立中國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地位,展示中國香港內聯外通的優勢。”
金葉子/攝
聯合三大國家級平臺
中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樞紐,正加快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的數據,其2024年的招商引資成果創下歷史新高,協助了539家內地及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較2023年躍升超過41%。
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緊密聯系為企業提供了市場機會。根據《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95%的貨物享受零關稅,這使得香港成為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戰略跳板。這一政策不僅提高了貿易的靈活性,還降低了交易成本,吸引了大量希望拓展內地市場的外資公司。
就在創科周開幕的前一天,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下稱“生產力局”)正式成立“The Cradle 出海服務中心”(下稱“出海服務中心”),聯合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
金葉子/攝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創科領域來說,近幾年香港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此次同國家三大創新中心建立的“出海服務中心”,是最近的一個重要舉措。下一步,香港也會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發揮自己“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作用,面對新的情況,尋找新的機遇。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告訴第一財經,他們推動出海服務中心這個平臺,主要是為了幫這三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的中小企業做一些項目合作開啟更大的渠道。中心提供的服務包括知識產權、技術驗證、國際標準,以及特區政府相關資助計劃的咨詢,能從產品、技術、制造、管理助力企業經香港“走出去”。
集萃華科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是上述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旗下的企業之一,該公司董秘宋祎說,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趨勢下,智能制造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出海成為剛需,也希望能借生產力局這個平臺幫助企業拓寬視野,了解海外不同市場的需求與應用場景,另外有效規避出海過程中的合規風險,保障企業海外運營穩定,加速海外的產業化落地與全球化布局。
搶抓創科機遇
作為我國三大國際科創中心之一,香港瞄準了創科這個關鍵詞連接內地與全球。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幾年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過去幾年,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一直居于全球第二,僅次于東京-橫濱。以傳統的金融、貿易物流、專業服務和旅游等產業聞名的香港,如今也在全方位投入建設科創事業,以引導經濟多元化發展。
此前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了2025/2026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他表示,在全球變局中,香港正處于發展的關鍵節點,必須因地制宜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善用內聯外通的特點,做好“超級聯系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
香港正在推動的經濟多元發展中,新型工業化是重要方向之一。
去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將設立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這一母基金致力于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系統性建設創科產業生態圈。
基金涵蓋五大主題板塊,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半導體與智能設備、數字化與升級轉型,以及未來與可持續發展。
其中,要推進新型工業化,人工智能是實現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技術。
在創科周期間同步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上,李家超指出,人工智能不僅是香港園區研發的核心方向,更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去年12月,香港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投入運營,這個匯聚330余家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初創企業的創新基地,正全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化與社會數字化轉型。特區政府于今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留10億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
孫東說,特區政府通過優化“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和推出“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支持企業和生產商轉向智能制造,包括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生產力。至今,“新型工業化資助計劃”下受資助智能生產線已經突破100條,而“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亦已批出首宗申請,支援建設生命健康科技的智能生產設施。今年內,還將推出“制造及生產線‘升’級支援先導計劃”,以一(政府)比二(企業)的配對資助協助在港營運生產線的企業訂立智能生產策略及引進先進技術,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的普及。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