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手辦擁有了“靈魂”,你會把它當成你的知己、閨蜜,還是戀人?
4月18日,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上海靈童機器人創始人陸杰后了解到,在谷子經濟和具身智能的熱潮中,這兩條賽道的交匯點或許將會孕育出一個新的生意模式。眾多用戶桌面上那些不會動的手辦,將會變為一個身高60厘米,有35個自由度,且會聊天、會招手、有自己人設的小型機器人。
讓手辦動起來或許不新鮮,但賦予手辦“靈魂”,帶給用戶陪伴交互的感覺,是更大的挑戰。從技術層面來看,近年來機器人供應鏈的發展讓微小型元器件定制化成為可能,大模型的理解能力提升也為人機交互增添了更多可玩性。從市場角度來看,國漫崛起,谷子經濟的爆火也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受眾。
當二次元IP與科技硬件碰撞,科技潮玩領域或許將迎來一個新的泡泡瑪特。
微型零部件 大模型,讓手辦“活”起來
在上海漕河涇國際孵化中心的靈童機器人實驗室中,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了一個身高60厘米的機器人正在叉腰和擺手,做出生氣的狀態。在它的肩部有三個數字伺服舵機,能夠支持它進行靈活轉動。
想要將35個數字伺服舵機加入一個60厘米的身軀中,零部件的微型化是唯一的辦法,這也是小型人形機器人與市面上常見的大型人形機器人最大的不同。
傳統的人形機器人大多數依賴工業級的電機,體積大,成本也比較高。一位有過機器人搭建經驗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無框力矩電機為例,這種電機通常用在機器人的旋轉關節和線性關節執行器當中,通常外直徑會在4厘米左右。
靈童機器人創始人陸杰告訴記者,在最初搭建小型機器人的時候,市面上能夠找到最小的電機也僅在8毫米左右,想要更纖細小巧的集成電機、減速器和控制器的數字舵機,必須采用定制的方案。“定制化的設計幾乎是唯一的方案,因為相比工業級機器人的通用型零部件,這類微小型零部件對于上游廠商的開模成本不低,由于下游銷路原因,實際利潤也不高。”
好在隨著行業發展,國內機器人零部件上下游逐漸成熟,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廠商能夠實現靈童機器人的定制要求。從磁鋼參數到齒輪箱結構,在與供應商的磨合中,最終陸杰采用了6毫米直徑級別的數字舵機嵌入本體當中,并且給軀體配備了35個自由度。“大型人形機器人如果除去靈巧手,自由度通常在25個左右,不會超過30個。”陸杰說。
讓手辦動起來,只是交互的第一步。如何結合大腦模型,讓機器人在合適的情境下輸出動作和語音,是更有挑戰性的任務。針對大腦模型的設計,靈童機器人采用了多家廠商的多模態大模型。“我們希望通過云端的動態切換,讓機器人能夠實現‘跳躍式思維’,減少機械感。”
多模態大模型則意味著這款新的產品將會跳脫出“大玩具”屬性。試想,當用戶提到“減肥”,機器人會通過攝像頭識別用戶手中的零食,并結合語音提醒:“你昨天不是說要控制飲食嗎?”這種交互背后,是視覺、觸覺和語音傳感器的協同。機器人的眼睛內置了攝像頭,肩部配備可觸傳感器,而身體內則嵌入了麥克風陣列。
當一個擁有漫畫外表的小人,通過自身的傳感器識別到用戶新的行為輸入、新的場景元素之后,并經過多模態的識別和計算,進行自學習和泛化的行為,利用自身的硬件對用戶的互動進行反饋,用戶已經很難僅僅把它當成一個玩具了。“我們希望用戶能感受到陪伴,這也是它和其他純玩具類產品不一樣的地方。”陸杰說道。
做機器人界的泡泡瑪特?切入IP潮玩賽道
在陸杰的設想里,靈童的目標并不是賣硬件,而是打造一個由機器人承載的IP原生平臺。
靈童機器人的定價策略與潮玩行業相似,一個素體機器人的售價大約在6000元左右,包含基礎的通用角色本體和服飾,而包括人設、音色、服飾等元素的IP外觀套件則單獨售賣,價格將會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在仔細打磨本體之外,靈童機器人采用與用戶共創的模式,來賦予機器人更多的可玩性。為了吸引開發者,靈童計劃推出一套開發版套件,包含素體、開發工具和基礎IP。開發者能夠通過API調用機器人硬件功能,將手機端的虛擬陪伴應用遷移到實體機器人上。
“這降低了開發門檻,就像樂高積木一樣,組合就能創造新玩法。”陸杰表示,團隊已與成都的游戲開發者社群合作,未來將通過黑客松和種子基金孵化項目。
在非專業的用戶側,靈童機器人則開發了動作映射編程來降低用戶的開發門檻。對比傳統機器人的動作變成依賴復雜的代碼編寫,靈童則應用了映射編程的技術,讓機器人能夠“克隆”用戶的動作。用戶只需對著屏幕做出動作,機器人便能通過視覺捕捉實時映射。對于精細動作,團隊還開放了穿戴式動捕設備接口。“類似于現在的聲音克隆,用戶不需要懂代碼,就可以賦予機器人個性。”陸杰說道。
作為情感陪伴類的具身硬件,靈童機器人與用戶的交流互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回答問題、搜集信息、輔助用戶工作生活的層面,而且能夠與用戶之間建立擬人化的情感交互。陸杰透露,團隊一直以來在打造產品時,都想利用AI賦予其更多“靈魂”,比如利用定制化的動作庫,培養個人化的互動,利用多模態大模型和向量數據庫來培養產品和用戶之間的“專屬回憶”。
陸杰透露,未來靈童機器人還會跟各個IP進行聯名,像泡泡瑪特一樣。“多模態大模型的交互也給機器人賦予了‘盲盒’的屬性,在跟你的互動中,它變成什么樣的個性,有什么樣的記憶資料庫,都不是一樣的。”
不過,多模態大模型在實際場景中與硬件的耦合,以及各個模型之間相互配合仍然是一個新的挑戰。“用多模態進行視覺、動作乃至情感分析的本質,是通過單個模態的獨立性以及多個模態的互補性,挖掘更多、更深、更有層次的有效信息。”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周迪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想要讓這種技術商業化,需要經過更多的市場驗證。“實際上,在實踐中,開發者往往集中讓機器人學習單模態特征或多模態交互,忽視了對單一模態特征和多模態交互兼容的技術難度和全面性,這需要更多的數據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善。”
站在具身智能和谷子經濟的交叉口
靈童的第一批產品預計在2025年年底交付,并在日本、韓國等二次元文化發達地區進行發售。陸杰透露,靈童機器人在國內的首發將會放在上海。“上海的二次元文化基因,將會給這個新的品類發展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陸杰說道。
2025年3月發布的《上海市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明確指出,要開發“谷子經濟”等新消費產品。“谷子”由英文“goods”諧音而來,現在多泛指二次元相關產品,比如徽章、卡片、立牌、手辦、掛件等。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浙商證券研究所數據,預計2023-2029年,中國二次元產業規模將從2219億元增長至590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8%。
在全國“谷子經濟”的版圖之內,上海則占有重要的位置。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報道,上海擁有全國百強二次元商場共15家,知名二次元品牌門店80家,兩項均排名全國第一。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數據,2024 年,上海二次元線下商業年銷售規模近12 億元。2023年,在上海市中心開業的百聯ZX創趣場,僅僅開業18個月,就狂攬1500萬人次的客流量,兩年時間銷售額則已經超過了7 億元。
而在具身智能領域,上海已經出臺了《上海市促進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年)》等長期政策推動上海機器人產業集聚和高質量發展。智元、傅利葉等企業也陸續推出了小型化的開源機器人,但面向人群仍以專業開發者和實驗室場景為主。
“我們希望觸達更多在C端的科技潮玩、陪伴類用戶,并且利用IP聯名的方式觸達到更多群體。”陸杰認為,傳統的谷子經濟依賴用戶為愛付費,但靈童試圖將消費邏輯升級為“長期陪伴”。通過硬件和大模型的云端技術,機器人能記憶用戶習慣,并在交互中形成獨特個性。“這就像把‘星野’APP中的虛擬男友變成實體,能夠保障一定用戶黏性。”
讓機器人出現在老二次元們的桌面上,陸杰的愿景看似跳躍,但技術、商業與文化的三重浪潮正在加速這一進程。當機器人學會“共情”,當谷子經濟突破次元壁,靈童機器人的故事或許只是這個新消費賽道的開端。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