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程建華 通訊員 程雪華
近日,巨野縣人民醫院肝膽胃腸外科主任劉培合醫師團隊成功為一名特殊解剖結構的"鏡面人"患者實施保留脾臟的胰腺體尾切除術(Kimura法)。該手術系醫院首例針對全內臟反位患者的復雜胰腺腫瘤切除案例,標志著醫院在胰腺外科領域實現新突破。

患者為57歲女性,體檢發現胰腺占位后經增強CT檢查確診為胰體尾部富血供腫瘤,同時存在全內臟反位現象。經多學科會診討論,結合影像學特征及臨床表現,診斷為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PN)。由于該腫瘤雖屬低度惡性但存在局部浸潤風險,醫療團隊決定采用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式。
手術面臨罕見解剖挑戰——患者心臟、肝臟等臟器呈鏡像分布,血管走行與常規解剖結構完全相反。主刀醫生需在術中全程構建反向解剖模型,對血管裸化等關鍵操作提出極高要求。醫療團隊憑借精湛的顯微外科技術,歷時3小時精準完成腫瘤切除及脾血管系統保留,術中出血量控制在50ml以內。術后患者恢復順利,無胰瘺、出血等并發癥,術后10天康復出院,腹腔引流管已按期拔除。

據劉培合主任介紹,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SPN)是臨床罕見的低度惡性腫瘤,約占胰腺腫瘤的1%-2%,1959年由Frantz首次報道,1996年獲WHO正式命名。該病術前診斷難度較大,需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等疾病鑒別。而"鏡面人"即全內臟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屬百萬分之一的先天性解剖異常,其內臟器官呈鏡像分布,如心臟位于右胸腔、肝臟在左腹腔等,為手術操作帶來獨特的空間認知挑戰。
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既展現了醫院在多學科協作、精準醫療方面的綜合實力,也為特殊解剖結構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寶貴經驗。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效果給予高度評價,目前正進行規律隨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