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與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商創院)聯合主辦,CCF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承辦的“第三屆數字化發展大會暨數字經濟高端峰會”在上海蘇州河畔盛大開幕。本次峰會以“數字化轉型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主題,依托中國科學院梅宏院士領銜的“CCF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50人論壇)頂尖學術資源,與商創院深耕的產業創新網絡與平臺,實現“最強大腦”與“創新平臺”的深度整合。在本次峰會上,梅宏院士、錢鋒院士聯合20余位專家學者,與京東科技、騰訊科技等30余家領軍企業的代表,圍繞“AI驅動產業重構”、“數據要素新基建”、“大模型技術革命”和“數字治理布局”四大前沿議題展開16場專題報告,共同探索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共謀數字經濟發展新藍圖。通過學術權威與產業標桿的深度碰撞,本次峰會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注入"最強大腦"的智慧動能與"創新平臺"的實踐勢能。
院士領銜,政企共話
大會在CCF會士、CCF中國數字經濟50人論壇秘書長程學旗的主持下拉開帷幕。他指出當前我國已將發展數據要素和數字經濟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致力于激活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的創新引擎作用。作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實踐載體,長三角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為依托,著力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跨區域流動,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和世界級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為我國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50人論壇與商創院達成共識,將50人論壇一年一度的“數字經濟高端峰會”與商創院發起的“數字化發展大會”進行有機整合,在上海共同舉辦“第三屆數字化發展大會暨數字經濟高端峰會”,通過跨界對話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程學旗)
開幕式上,上海市普陀區委書記胡廣杰和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書記程鵬為大會致歡迎辭。胡書記表示,近年來普陀加快推動數據要素創新、應用場景創新、營商服務創新,不斷為上海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面向未來,普陀將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為契機,主動擁抱數字經濟新浪潮,深化數字化轉型,以產業為牽引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以創新為驅動激活數字經濟新引擎,以合作為紐帶共建數字經濟新生態。
(胡廣杰)
程書記在致辭中提出,近年來,上海以國際數字之都建設為目標,推動數字產業生態加速聚集、數字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基礎設施全面升級。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城市生存發展的必答題,而非可選項。期待與各界同仁深化交流合作,凝聚智慧力量,共同為上海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和長三角打造全球數字經濟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程鵬)
隨后,CCF會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致開幕辭,他提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范式革命,甚至可能是工業革命以來的一次對工業社會的革命。數字化轉型不再局限于商業層面,而是對工業文明底層邏輯進行顛覆性重構演進。這場變革將會全方位重構生產要素、生產關系與產業生態,本質上是思維方式與價值創造模式的升維躍遷。就數字經濟發展而言,產業數字化正在成為主戰場。未來數字中國建設,需要群策群力的貢獻。一切問題和困難均是過程,是邁向目標必須經歷的體驗!另外,他指出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的“創新極”與“增長極”,在以數字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肩負著歷史使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高質量改革開放的時代,長三角更應該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在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上開創新路,垂范全國乃至世界!
(梅宏)
聚焦長三角,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樣本
長三角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其數字化轉型經驗得到本屆大會的熱點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發表《AI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主題報告,針對我國制造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從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和生產制造過程高端化綠色化出發,探討了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重點推進內容,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生產工具,正催生AI for Engineering這一工程研發與運行新范式。
(錢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教授在專題分享中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有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瓶頸,中國首次站到技術革命前沿。他強調,金融支持對技術落地至關重要,AI已推動金融服務"三升三降"——大科技信貸等創新提升了普惠金融效率。但新技術也帶來不可預見的風險,需同步加強監管創新。未來需平衡AI賦能與風險防控,釋放經濟增長新動能。
(黃益平)
螞蟻集團研究院院長李振華以《加快AI大模型行業應用,引領服務業智能化體系建設》為題,提出目前服務業在數字化方面的困境需要智能化解決方案。大模型作為新的生產力工具,能夠推動服務業巨大的轉變。產業各方協同努力才能加快AI大模型的行業應用,引領服務業智能化體系建設。
(李振華)
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從企業實踐的角度出發分享《AI加速企業數智化轉型》。他表示,在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演進進程中,從早期的電腦化逐步發展至當下的數智化階段,用友作為行業的先行者,率先提出“數智化”理念。未來,用友將持續推動數智化在更多企業落地,助力企業實現更高經營績效、更強競爭優勢與更可持續發展。
(王文京)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趙俊峰代表50人論壇發布《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調研數據分析報告》。報告指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之一是高效推進數字化轉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報告旨在基于調研數據全面分析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及挑戰,為政策制定和企業轉型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趙俊峰)
頂尖智庫 產業龍頭,破解轉型核心命題
作為數字化領域最高端對話平臺,大會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CCF會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杜小勇主持了“數據要素與工業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專題討論。他提到數據標識體系是數據基礎設施非常重要的內容,深刻揭示了數據要素化、價值化的關鍵基礎。
(杜小勇)
中國電子原副總經理陸志鵬作了該專題的首個報告,分享了中國電子的"數據元件治理工程"。重點介紹以數據元件技術路線為支撐構建高質量數據集的業務邏輯、業務流程和技術路徑,依托數據金庫、數據元件加工交易中心、安全可信數據空間、數據要素互聯網、數智一體機等數據基礎設施,打通數據歸集治理、流通共享、開發應用全鏈條,以高質量數據賦能人工智能普適化應用、推動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陸志鵬)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提出"工業大模型是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的‘新底座’",人工智能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發展新階段,具有強大理解和生成能力。工業大模型是大模型向工業領域的延伸,是工業人工智能的新階段,通過“預訓練-微調”的構建方法深度融合通用大模型與工業知識,形成包含基礎層、模型層、交互層和應用層的四層體系架構,并與小模型形成協同發展態勢。
(魯春叢)
伏羲智庫創始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李曉東從數據標識角度討論互聯網發展新階段的數據標識體系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并提出數據跨域互聯互通的數據互操作架構余解決方案。
(李曉東)
騰訊技術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巨宏則從技術落地角度闡釋"萬億參數大模型需向全場景賦能進化"。當今時代,智能技術正以迅猛之勢發展,模型參數規模已經突破了萬億級別,并且持續不斷地向眾多行業領域賦能。基于智能技術的發展給數字經濟帶來巨大影響。她隨后分享了騰訊在實現萬億參數模型突破以及為企業賦能產業應用等多方面所進行的探索與實踐成果。
(王巨宏)
大模型與垂直應用成熱議焦點
下午的“數字時代的治理與未來布局”及“大模型技術革命”專題論壇掀起討論高潮。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原副校長張國有率先發言,從數字技術及經濟活動方面闡述以數字技術為基礎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趨勢。以小麥生產、汽車生產為例,解釋投入數據原料,經過流程中的數據轉化,產出數據成果。經濟總體的活力取決于各個數據處理系統的自主程度及相互連接的方式。
(張國有)
統計學者、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關注云計算,從理論、方法與實踐三個層面就云計算統計與核算問題展開研究。一是梳理了云計算的發展歷程,探討了云計算的基本概念、核心特征和基本架構,構建了云計算產業分類;二是在收入法增加值核算框架下,結合多源數據,借助文本分析等技術,提出了云計算產業增加值的測算方法;三是對中國云計算產業增加值等指標進行系統測算和分析。
(許憲春)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主任于施洋則從人工智能與智算布局角度提出基于對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的研判,對未來我國工業生產領域的智能算力需求開展預測,進而結合地緣政治、通信網絡、綠電消納等多方面因素,提出西北算力經濟圈、海峽算力經濟圈、西南算力經濟圈的布局考量。
(于施洋)
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季衛東從法律視角解讀:一旦AI研發與AI治理可以相互賦能、相互促進,中國就會真正進入AI立法時刻,聯合國全球數字契約也將逐漸落到實處。
(季衛東)
聲通科技創始人、董事長湯敬華從人工智能可信化領域入手,認為智能應答是關鍵應用場景。企業級技術應用區別于消費級,要求高準確度、強可解釋性、快速響應及低成本建設。當下,大模型面臨幻覺、黑盒難題,傳統專家系統存在建設運維成本高與推理慢的缺陷。聲通科技另辟蹊徑,融合大模型與知識圖譜等多種模型,借助多模態學習知識并生成答案,達成可信智能應答。
(湯敬華)
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安筱鵬指出軟件的繁榮是AI應用崛起的風向標,衡量大模型應用的標志是軟件產業的繁榮程度。大模型是后衛,軟件是前鋒,硬件是中鋒。被AI重構的軟件和以Agent為代表的AI原生軟件,將成為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的主力軍。
(安筱鵬)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吳杏平介紹了電力碳排放因子的定義、研究進展、分類、計算方法以及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實踐。強調了電力碳排放因子在精準核算電力碳排放中的核心作用,并展示了如何利用這些因子引導企業、數據中心等實現低碳轉型,以應對國內外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
(吳杏平)
本次峰會上商創院發布了"宏愿公益專項基金"。該基金旨在通過與科研學術機構形成緊密合作,發揮專家學者的學術思想引領作用,資助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研究、人才賦能以及學術交流活動,以應對我國數字化轉型的長期挑戰,推動數字化轉型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與數字可信體系建設。成立于2005年的聲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踐行社會責任,支持中國數字化轉型,向宏愿公益專項基金捐贈人民幣900萬元,成為第一個捐贈企業。
(發布宏愿基金)
大會由程學旗秘書長總結發言,他表示未來50人論壇將進一步深化研究,重點圍繞數字化轉型的行業痛點、數據基礎設施的關鍵突破、人工智能與大模型的產業應用等方向展開專項調研。同時,50人論壇將聯合國家數據局、商創院等機構,通過課題合作、閉門研討會等形式,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助力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本次大會設有多個專題論壇——人工智能大模型論壇、數字貿易論壇和公益AI醫生數據平臺生態共建研討會。分別從技術攻堅、商業落地到社會價值,全方位解碼數字經濟的未來圖景。
大會的圓滿舉行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產、學、研、用各界的深度合作搭建了重要橋梁。應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把握時代機遇,深化務實合作,共創數字未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