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4月16日消息,極星汽車與吉利旗下的星紀魅族宣布終止合資業務,極星收回分銷權并獨立運營中國市場業務。
根據協議條款,極星科技將負責清償所有未清償財務義務及對商業伙伴的剩余債務;同時,部分數字及其他資產將以公允對價轉讓給極星汽車,以確保其在中國市場重新開展銷售、客戶服務和分銷業務。
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極星汽車在中國的銷量逐年下滑,分別為2048輛、1717輛、1100輛。
2023年6月,極星汽車與星紀魅族成立合資公司“極星時代科技”,試圖借助魅族的Flyme Auto系統及線下渠道資源,實現“手機 XR 汽車”三端融合,解決極星在華“水土不服”的難題。
然而2024年,極星汽車在華銷量僅3100輛,2025年1-2月更跌至119輛,遠低于吉利的預期。
時隔僅一年半,“極星時代科技”也成為吉利的“戰略棄子”。
實際上,在吉利集團發布《臺州宣言》之后,就可以預測出兩家分手的結局。
自2024年以來,吉利陸續整合銀河與LEVC、調整極氪股權結構,關閉極越、收縮幾何,并將資源向極氪、銀河等主力品牌傾斜,極星的模糊定位被逐漸邊緣化,也是吉利要剝離的低效資產。而本應該助力極星的星紀魅族在經歷過換帥后,將重心轉向AR眼鏡、智能穿戴及中東市場拓展,與極星的協同效應減弱。
目前,極星的成都工廠已經關閉,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僅剩臺州、寧波、重慶三座,而未來,極星3將在美國生產,極星4轉移至韓國工廠,極星7則計劃在歐洲斯洛伐克工廠投產,以規避中歐電動車關稅壁壘。
而極星的困境也折射出跨國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中,面臨本土化失靈、成本控制不力、品牌定位模糊等典型挑戰。
極星作為沃爾沃旗下的高端電動品牌,在國外市場尚存增長空間,但在中國缺乏獨特定位,退出或是止損最優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